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缓解通货膨胀,降低利率,出台了著名的“Q条例”。“Q条例”的颁布使得美国成为了最先产生金融脱媒现象的国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各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开始逐渐成为全球现象。我国也在十多年前开始出现这一现象,并且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日益显著。如今,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都使得我国的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深化。随着金融脱媒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的存款开始缩减,贷款投放也被金融市场大幅挤占,对“以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以信贷规模扩张为主要业务形式、以分业监管为主要监管方式”的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盈利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非传统业务发展缓慢,业务品种单一,创新严重不足,而这些劣势直接导致非传统业务的创收能力不足,大幅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利润收入。因此,在这特殊经济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要想长期的生存发展下去,必须加快实现由传统业务盈利模式向非传统业务盈利模式的转型。只有这样,我国商业银行才能成功应对金融脱媒的挑战,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本文首先对金融脱媒和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结合本文的研究背景对金融脱媒和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定性的分析了金融脱媒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以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具体影响。然后分别选取了代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两端两个金融脱媒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以及净利差、非利息收入占比两个分别代表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盈利模式和非传统业务盈利模式的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结合商业银行自身指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贷存比、净资产收益率和宏观指标GDP增长率、M2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16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盈利模式有负面影响,而对商业银行非传统盈利模式具有正面影响。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具体影响,并在最后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提供了相关的方向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