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镍系正极材料是几种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主要候选材料之一,具有很高的可逆比容量,是将锂离子电池应用到电动汽车、蓄能电站、军事武器等高容量、大功率的工业大电池领域的首选材料。然而,由于镍系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存在容量衰减和贮存性能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大规模的运用和市场化。针对这种情况,目前研究工作主要通过改进传统制备方法、摸索新的制备途径、并对正极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锂离子电池镍系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为此,论文分别采用控制结晶法和新兴的喷雾热分解法制备了LiNi0.8Co0.2O2正极材料,并首次对室温固相反应法表面改性锂离子电池镍系正极材料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采用控制结晶法在12.0L的反应釜中进行制备球形Ni0.8Co0.2(OH)2前驱体实验。分析了前驱体制备过程中,搅拌速度、加料速度、NH3/(Ni+Co)、体系pH值、温度、反应时间等控制因素对Ni0.8Co0.2(OH)2前驱体形貌和振实密度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得到球形度好,振实密度高达3.0 g/cm3的LiNi0.8Co0.2O2正极材料。在3-4.3V、0.2C倍率下,LiNi0.8Co0.2O2正极材料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95.3 mAh/g,50次循环后仍保持177.0 mAh/g。率先在国内运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喷雾热分解设备制备LiNi0.8Co0.2O2正极材料。实验研究了喷雾热分解过程的溶液体系、溶液浓度、载气流量、热分解温度、助剂等对LiNi0.8Co0.2O2材料前驱体形貌的影响。最佳实验条件下可制备出结晶度完善,粒径约为1μ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实心LiNi0.8Co0.2O2正极材料。材料首次放电容量为187.3mAh/g,3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6.8%。还研究了喷雾热分解过程通过加入助剂合成球形实心粉体颗粒的机理。论文首次将室温固相反应法引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包覆,制备了Al2O3、AlPO4和Co3(PO4)2分别包覆LiNi0.8Co0.2O2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包覆能够有效改善LiNi0.8Co0.2O2材料的循环性能,不同包覆物的改性效果存在差异。虽然表面包覆Al2O3与表面包覆AlPO4对改善LiNi0.8Co0.2O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差别不大,但表面包覆AlPO4的LiNi0.8Co0.2O2材料热稳定性能优于表面包覆Al2O3的材料。对表面包覆Co3(PO4)2的LiNi0.8Co0.2O2正极材料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包覆Co3(PO4)2的LiNi0.8Co0.2O2材料主要是以LixCoPO4的形式包覆出现在LiNi0.8Co0.2O2粉末表面,其可以有效抑制并消除LiNi0.8Co0.2O2表面的锂杂质(LiOH和Li2CO3),改善其贮存性能,并减少容量损失。1wt.%Co3(PO4)2包覆LiNi0.8Co0.2O2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1.1mAh/g,60次循环的容量为160.9 mAh/g(1C)。而经AlPO4包覆、Al2O3包覆和未包覆材料60次循环的容量分别为156.1 mAh/g,155.8 mAh/g,148.5 mAh/g。Co3(PO4)2包覆LiNi0.8Co0.2O2材料显示了更好的循环性能。同时,通过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表面包覆改善LiNi0.8Co0.2O2材料循环性能的机理。采用室温固相法在球形Ni(OH)2的表面包覆Co/Mn(OH)2,制备LiNiO2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Co/Mn配比、焙烧气氛、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产物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最佳实验条件下制备的Co/Mn包覆LiNiO2正极材料在1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1.3mAh/g,50次循环后材料的容量损失率仅为8.9%,而未经包覆材料的容量损失率为26.9%。从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的角度,解释了表面包覆Co/Mn改善LiNiO2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作用。并探讨了室温固相反应及其表面包覆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