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中部大洋性金枪鱼延绳钓捕捞技术研究——生物学特征、渔场形成机制和钓捕技术

来源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a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对大西洋中部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获鱼种(如: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箭鱼)的生物学特征、大眼金枪鱼渔场的形成机制、渔获率与有关海洋环境条件的关系、提高目标鱼种渔获率与减少兼捕渔获物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生物学研究中应用统计与回归的方法分别对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箭鱼(下颌吻叉长)的不分性别、雄性、雌性的叉长与加工后重的关系、叉长(下颌吻叉长)与原条鱼重的关系、原条鱼重与加工后重(去腮、去内脏、去鳍、去部分腮盖-DWT)的关系、性腺成熟度状况、摄食等级状况、摄食种类、叉长分布(下颌吻叉长)、性比等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该文是在已对东海区渔场海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在该领域从事多年的调查.研究所做工作,将东海区的鱼类资源和海洋环境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的系统进行研究,探讨两个“系
针对目前关于"渔船"一词的不同解释,给出该文"渔船"的确切定义;然后,运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对互见中单拖网渔船之间的海上避碰实况进行了统计研究;对于拖网渔船的避碰行为应满足
用不同的方式培养了四种活饵料,并评价了它们作为中华绒螯解幼体饵料的营养价值.1.轮虫的营养强化及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存活和发育影响;用30﹪鱼油+70﹪酵母(A组),20﹪鱼油+80﹪酵母(B
该课题以国内外常用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为基础,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的"带环境参数的剩余产量模型专家系统"软件(Freon等1993)、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文件"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
该文研究了几种生理生态因子对菹草新鳞枝萌发的影响.菹草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条件,菹草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及其染色体组型.主要结果如下:1.从菹草新鳞枝萌发条件与诱导发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