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梳理近20年临床治疗抑郁症文献资料,总结抑郁症的证候特点、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和配伍思路,探讨中医对抑郁症的治法用药特点,为提高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PubMed等数据库1998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床治疗抑郁症的文献,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中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对上述资料中的证候、治法、用药配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在398篇文献512次就诊中,患者中男性有171例、女性有227例。年龄18~67岁,平均(32.63±6.79)岁。女性占的比例多于男性,经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18~30岁之间患者占的比例最高。2.常见症状:健忘、心情不佳与其余症状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面色以面色萎黄为多见。常见症状中心情不佳、心烦意乱、提心吊胆、健忘、体重减轻、性欲减退、咽部哽塞等症化相互之间存在强关联性。3.舌苔、脉象:舌质淡(53.71%)、舌质红少津(21.88%)、舌偏紫或有瘀斑(11.33%)三种舌质与其他舌质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白腻苔(33.59%)与其他舌苔相比(P<0.01),差异非常显著。细脉(53.32%)与其他脉象相比(P<0.01),差异非常显著。4.主要证候:肝气郁结证(15.48%)、肝郁脾虚证(13.24%)及心脾两虚证(11.00%)为抑郁症最常见证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病性类证候要素中气滞(25.26%)和气虚(21.84%)为抑郁症常见证候要素,与其余病性类证候要素相比差异显著(P<0.01)。病位类证候要素中肝(41.90%)和脾(32.83%)为抑郁症常见证候要素,与其余病位类证候要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5.高频药物:统计显示前五位的药物有:柴胡、茯等、陈皮、半夏、人参。经X2检验处理后、柴胡与其它药物相比P<0.01,有明显差异;茯苓、陈皮、半夏、人参均与其之后的药物相比P<0.01,有明显差异。抑郁症用药多以和解表里、理气化痰、利水渗湿、补虚药为主。前五位的药物频数依次为:理气药、补气药、安神药、补血药和活血祛瘀药;理气药与补气药以及补气药之后其余各类药物相比较,P<0.01有明显差异。抑郁症治疗用药多以理气药为主。6.性味归经:温性药物与平性药及其以后药物相比P<0.01,有明显差异,平性药物与寒性药物相比较P>0.05,没有差异,平性和寒性药物与微寒及其以后药物药物相比P<0.01,有明显差异。甘味药物与苦味药物相比P>0.05,没有差异,甘味和苦味药物与辛、咸、涩、酸药物相比P<0.01,有明显差异;肝与其之后归经相比P<0.01,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与其之后归经相比P<0.01,均有明显差异。7.配伍方法:使用频数居前6位药物的2味药药组为:柴胡配白芍、柴胡配白术、柴胡配半夏、茯苓配半夏、茯苓配白术、茯苓配陈皮。使用频数居前6位药物的3味药药组为:柴胡和茯苓配白芍、柴胡和半夏配陈皮、柴胡和白术配茯苓、半夏和陈皮配茯苓、获苓和白术配半夏、半夏和陈皮配白芍、白芍和白术配半夏。8.药证关联:辨证为肝气郁结证时,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龙骨、陈皮、白芍、半夏、远志、石菖蒲、牡蛎、川芎、栀子等;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时,常用的中药有:柴胡、茯苓、陈皮、人参、白术、石菖蒲、当归、合欢皮、厚朴、川号、木香、香附等;辨证为心脾两虚证时,常用的中药有:茯苓、人参、当归、白术、黄芪、白芍、远志等;辨证为肝肾阴虚证时,常用的中药有:茯苓、山药、龙骨、白芍、牡蛎、当归、桅子、人参等;辨证为肝郁痰阻证时,常用的中药有:茯苓、石菖蒲、柴胡、半夏、陈皮、白术、黄芪、远志等。结论:抑郁症临床表现虽然比较多,但是以健忘、心情不佳为主要症状;面色以面色萎黄为多见;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和肝郁痰阻最为常见。气滞和气虚为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肝和脾为抑郁症常见病位类证候要素。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药物是:柴胡、茯苓、陈皮、半夏;柴胡配伍白芍是常用的药对;柴胡配茯苓配白芍是常见的药组。常用方剂:辨证为肝气郁结证时常选用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理气和中,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时常选用逍遥散健脾和营,疏肝解郁,辨证为心脾两虚证时常选用归脾汤健脾养心、益气补血,辨证为肝肾阴虚证时常选用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辨证为肝郁痰阻证时常选用半夏厚朴汤行气开郁、化痰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