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约发生地震500万次,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近20次。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有记载的地震达8000多次,七级以上的地震就有100多次造成了极其严重的道路交通,供电供水中断、房屋倒塌等地质灾害,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人之多,地震涉及我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地震发生的机理、建筑物结构的抗震理论与技术、次生灾害的预防、地震灾后评估与灾区重建等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运营阶段建筑物地震作用,而对于施工期间基坑工程地震反应以及支护结构的抗震性能而言,迄今为止很少有系统研究。本文针对甘肃地震频发地区基坑工程的关键技术和理论问题,在对已有地震灾害调研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强震作用下,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地连墙插入比对基坑抗震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简要分析了地下连续墙灾变的时程特性。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于基坑开挖的静力分析结果,当基坑工程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地下连续墙位移峰值位于墙顶位置,墙体最大主应力位于基坑底部范围。(2)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比较两个基坑开挖施工阶段下支护结构的抗震稳定性以及地下连续墙插入比对基坑抗震性能的影响,当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尚未进行永久性结构设施时,其抗震性能最差,随着地下连续墙插入比的增加,基坑支护结构抗震性有一定的提高。(3)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并验证模型试验的结果,得出相同结论,当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时,基坑支护结构动位移及动加速度峰值均达到最大,随着地下连续墙插入比的增加,动位移和动加速度值均逐渐减小,基坑支护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所提高。(4)简要分析基坑支护结构地震灾变的时域特性以及基坑结构的破坏形式及力学机理。其振动复合位移演化灾变模式为:(a)弹性往复振动;(b)塑性位移后的开始平衡位置上往复振动;(c)剧烈往复振动。以上结论可为同类地震频发地区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