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侵华日军细菌战中炭疽病毒受害者——烂脚老人,一个近乎边缘化的群体,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作为国家战争的受害者,他们身上承载了太多值得被书写和记忆的东西。随着一个又一个烂脚老人的离世,一段又一段沉重历史记忆也在烟消云散。出于对保留历史,拯救受难者的想法,我们研究团队前后三次奔赴浙江衢州,深入农村地区,对在世的烂脚老人开展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发现,烂脚老人因为“烂脚”,承受着比普通农村老人更多的磨难。他们在生活中的困境,主要有:(1)长久的病体摧残,导致烂脚老人与家庭、群体、组织、社区等外部环境产生了区隔,主要表现为家庭成员间关系的梳理、同辈群体的隔阂、组织中竞争力的缺乏、负面标签下社会地位的低下等;(2)长久的烂脚折磨下,造成老人个体内部秩序的失衡。心理、精神健康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自卑、情绪低落、孤立感突出,自尊心受损、对生活已经麻木等。现有对烂脚老人的救助主要有民间和政府两支力量,其中民间力量介入下构建的医疗救助体系占据主导地位。在肯定现有救助体系缓解烂脚老人身体疼痛、提供精神慰藉、提高社会关注度的同时,也要看到现有救助体系缺乏有效性、系统性以及救助碎片化的缺点。基于现有救助体系的缺点,以及烂脚老人迫切的生活困境,笔者尝试用“正式的-非正式的”、“物质的-精神的”两大维度构成分类图式,提出了社会工作可以介入的空间,即“正式的—物质的”、“正式的—精神的”上的社会救助比较欠缺,“非正式的—物质的”、“非正式的—精神的”社会救助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具体表现为术后医疗护理的需求;增加福利供给、缓解经济贫困的需求;解除负面标签、提升社会地位、缓和社会关系、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融合的需求;化解自卑、低落、麻木等情绪的需求;抚慰或消解烂脚老人的集体创伤记忆的需求等。面对需求的复杂性,笔者借助文军“社会工作整合服务模式”,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框架,构建了一套“以个体为本”的混合式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给出了四种社会工作介入策略:(1)支持导向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2)治疗-增能导向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3)认知重建导向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4)政策倡导导向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并针对每一策略给出了具体的可行的操作办法。本研究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套“以个体为本”的混合式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比较全面的解决烂脚老人的生活困境,为他们安度晚年、有尊严的离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