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随之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则摆在了我们面前。2011年2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未来五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与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显示:应届毕业生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约51%的大学生选择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6%,比例之高令人震惊。为何会出现这种结果,这可能是大四毕业生职业选择与职业自我效能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南省三所高校的大四学生为样本,通过实地的调研访谈以及问卷测试、总结出职业选择过程中所体现的职业选择能力和职业选择态度的十种指标。在此基础上又通过信度效度检验,最后选取六种指标来测量职业选择过程。运用得出的职业选择过程量表以及郭本禹和姜飞月编制的职业自我效能量表测量了186名不同专业大四学生。其测试结果如下:(1)大四学生职业选择过程可划分为职业选择能力和职业选择态度两个部分,其中职业选择能力分为“职业认知能力”、“目标选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三个指标;而职业选择态度则包括“主动性”、“独立性”、“现实性”三个指标。(2)依据上述六个指标所编制的大四学生职业选择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分半信度以及效度的检验值都较好,可以作为其测量职业选择的工具。(3)大四学生职业自我效能与职业选择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就整体的测量结果显示,职业自我效能中的教育要求对职业选择能力和职业选择态度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职业自我效能的工作职责对职业选择的能力和职业选择态度也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但就其测量值来说职业自我效能中的工作职责对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能力更具有预测性。本文通过对大四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从职业自我效能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职业自我效能与职业选择关系,借助职业选择这个“窗口”来探讨大四学生内心更深层次的心理诉求。本文预期会对企业的招聘和培训、高校就业指导以及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一定得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