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在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硬化中的作用

来源 :蚌埠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茶多酚(TP)对CC14所致大鼠肝硬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组)、正常加茶多酚组(N+TP组)、肝硬化组(PHT组)、茶多酚干预组(PHT+TP组)。PHT组及PHT+TP组分别按0.3ml/100g皮下注射CC14,每周2次,其余两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造模12周后,N+TP组和PHT+TP组均用茶多酚[150mg/(kg.d)]灌胃治疗。16周末检测各项指标(血清ALT、AST,氧化应激指标,平均动脉压,门静脉压力),处死各组大鼠,留取肝脏组织,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肝组织HE染色),测定α-SMA,并比较各组间的区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茶多酚干预组与肝硬化组相比,茶多酚治疗组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α-SMA水平及ALT和AST表达均降低,组织病理观察显示茶多酚干预组肝硬化程度比肝硬化组轻,门脉压力下降。结论:茶多酚能减轻CC14诱导大鼠发生的肝损伤与肝硬化,其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而发挥护肝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1991年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出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完善立法予以解决,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大了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的责任,涉及面更广,规范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新法有四大明显变化:一是条款增加了16条,由56条增加到72条;二是突出了对未成年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Taq IB和-629C/A多态性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联性,及其对血压、血脂、血糖等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班班通”的合理应用必然会促进品德课教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班班通”的应用提高了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品德课的教学精彩纷呈,“班班通”的应用对品德课教师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