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介入电针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对比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介入电针治疗与普通针刺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在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治疗,穴位取百会、顶颞前斜线上1/5(对侧)、患肢风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介入电针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对比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介入电针治疗与普通针刺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在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治疗,穴位取百会、顶颞前斜线上1/5(对侧)、患肢风市、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伴有足内翻者配丘墟透照海,合并有上肢不遂者配肩髃、手三里、合谷;留针30 min,每10 min采用手法行针1次。观察组予以电针治疗,各穴常规进针得气后,取风市-阳陵泉为一对进行电针刺激,时间30 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时,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肌力、Fugl-Meyer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等进行测评,并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差异,及两组在下肢肌力、运动及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差异。结果1.下肢肌力: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下肢肌力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两组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2个疗程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2个疗程比治疗1个疗程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Fugl-Meyer平衡功能:两组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2个疗程的平衡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2个疗程比治疗1个疗程的平衡功能提高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的平衡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组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2个疗程的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2个疗程比治疗1个疗程的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5.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不良反应。均未出现晕针、滞针、弯针等不良事件。对照组有2例在取针后出现局部小块青紫,无压痛,局部用川黄乙粉调蜂蜜外敷后慢慢消退。观察组出现1例在电针治疗时感到下肢肌肉剧烈疼痛,予调整电针强度、用手指在疼痛局部上下循按后明显缓解。结论1.电针治疗和普通针刺治疗均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肌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但电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治疗。2.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介入电针治疗和普通针刺治疗均能改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但电针治疗较普通针刺治疗效果更佳。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处于不断变革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教学需求。因此,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营造新奇、有趣、内容丰富的课堂环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必要。同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及全面发展。而深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与核
为了提高机器视觉螺纹的测量精度,建立了基于螺纹图像质量的评价方法。通过对螺纹灰度图像的行灰度分布情况和螺纹光学成像特点的分析,揭示出由于螺旋升角造成螺纹图像牙廓边缘失真的机理。在分析多种螺纹图像评价方法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螺纹边缘的评价算法L-yakuo,计算多幅不同物距螺纹图像的评价值。最后,通过对机器视觉求取的M14×2、M20×2.5牙型角和接触测量仪得到的牙型角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
TP53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大多数研究证实它是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因子,同时也是EGFR突变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的不良疗效预测因子。NSCLC患者存在TP53突变的同时,常常存在其他的突变基因(如EGFR、KRAS)。共突变基因的存在往往也会影响TP53突变的NSCL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本文介绍了TP53的基本功能和突变特点,同时归纳总结了TP53与EGFR或KRAS
本文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andas对普查数据进行读取和处理,选择Pyecharts直观分析展示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的:探究临终关怀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老年脑梗死伴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临终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结果:对照组护理前后SDS、SA
目的:检验跌倒警觉度量表在老年住院病人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量表、跌倒警觉度量表对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70例老年病人进行调查。结果:项目分析显示,跌倒警觉度量表的21个条目在高分组和低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界比值为4.682~21.020(P<0.01);4个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66~0.856(均P<0.01),21个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400
布莱德曼曾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是同事间不断经过意见交换、感受分享、观念刺激、沟通讨论等方式来完成的,每一位研修共同体的成员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活动的组织者”。构建区域美术教师研修共同体,开展分层培育、精准施策,整体规划、多元推动的一系列创新机制,可以帮助美术教师实现成长自我、成就他人、成全生命的理想境界。本文从区域美术教师研修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性、路径和实施策略展开探讨。
新课改标准强调,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美术教师也应该做好相应的美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作能力等。文章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由创作能力的方法,以期借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合浮式防波堤与浮式风机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一体化装置设计方案.为了分析其性能,基于叶素动量、三维势流、细长弹性杆理论,建立了一体化装置及其系泊系统的风浪耦合时域数值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一体化装置拥有良好的耐波性与消波性能,并具有平稳发电能力.该装置与国际能源署OC4浮式风机相比在横荡及横摇上具有更为优异的耐波性;与未附加风机的浮式防波堤相比拥有良好的消波性能;在工作风速内一体化装置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