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态度”来源于态度、学习态度,同态度、学习态度一样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这三个方面,在对前人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同时指出了自己研究的方向。本研究以“态度”形成与转变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促进小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形成的训练模式,同时以小学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班与两对照班的比较,验证了“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训练模式的有效性,并得到了如下结论:1、本研究中,按心理发展规律编制的促进“小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形成的训练模式”是有效的,通过训练不但使优良等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得到了稳定和提高,还使中差等级学生在对数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都得到了改变,使实验班全部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达到了认同阶段。2、数学学习态度的提高促进了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这在数学的单元测验中得到了体现。数学期末考试中虽然这种促进效果不明显,但仍可以看到影响作用的存在,同时,这种作用还迁移到语文的期末考试中。3、“认知情感训练”与“行为情感训练”使用方法不同,起效时间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不相同,要想完成对学生态度的有效转变,就要使两种成分相互补充。把“认知情感训练”贯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长期的帮助,达到长久的影响,同时,“行为情感训练”应注意行为的及时强化,以及行为训练内容的丰富多样。4、“认知情感训练”与“行为情感训练”在训练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占有不同的比重。对于优、良等级的学生,应增加“认知情感训练”而减少“行为情感训练”;与之相反,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应增加“行为情感训练”而减少“认知情感训练”。5、训练内容在实质上是相近的,更高阶段的训练不会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提高,只会起到巩固前阶段效果的作用,训练阶段的内容只有符合学生的态度阶段水平,才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6、在自然状态下,态度阶段的保持所需要的时间也许是相等的,但态度阶段的改变所需要的时间却是不等的,而且还是逐渐增加的。对小学生积极数学学习态度的形成训练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算掌握了好的方法,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耐心与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