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注射治疗血瘀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针刺疗法进行对比,探讨出穴位注射疗法对血瘀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优越性,为中医传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临床思路与方法。方法:本研究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或招募的血瘀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为观察病例。采用临床随机分配对照试验设计的方法,总共纳入有效的观测病例为83例,使用单纯随机法把观测病例分配到两个组别:其中治疗组为43例,对照组为40例。治疗组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穴位取同一侧肾俞穴、大肠俞穴,每个穴位注射lml,两侧穴位交替使用。对照组则采用普通的针刺治疗,所取的穴位与治疗组一样,留针时间为30分钟。两组治疗的疗程均为4周,每周进行3次治疗,总共12次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 ODI)、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分别设置了治疗前、治疗两周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一月后四个时间观测点。所收集得到的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库建立,并实行数据分析,分析方法包括记数资料两组总有效率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两组样本比率差异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使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使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差别的比较使用秩和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和照组两组试验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以及治疗前的VAS评分、ODI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线资料具有可对比性。通过观察两组VAS评分,可得出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不同观测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引起的疼痛确有改善,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VAS评分的影响更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治疗组VAS评分下降程度大于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对疼痛缓解程度更大。观察两组ODI评分,患者经治疗后ODI评分均有所下降,不同观测点的ODI评分有差异(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功能障碍确有疗效,且通过组间对比,治疗组对ODI评分有更大的影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治疗前后ODI评分差值,治疗组ODI评分下降程度大于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对功能障碍改善程度更大。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3%,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70.0%,使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一个月随访,治疗组治愈率为11.6%,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治愈率为2.5%,总有效率为70.0%,使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血瘀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时候,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以及单纯针刺疗法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穴位注射疗法在缓解疼痛以及改善疼痛所引起的功能障碍方面的疗效均较单纯针刺疗法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