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该论文的第一章中,首先对光网络的发展作了回顾,然后描述了IPover WDM的体系结构的演变.介绍了IPoverWDM的三种网络模型:重叠模型、对等模型和混合模型.最后介绍了全光通信网的概念以及光网络的主要器件.在第二章中,介绍了波长路由、光分组交换和光突发交换这三种传送网解决方案以及它们的关键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OBS结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避免了它们的缺点.它具有高带宽利用率,低端到端时延,同步和光缓存的需求也很小.第三章首先介绍了OBS网络信令机制和Burst组装算法.然后将传统电路由器的一些关键技术引入OBS网络的控制中,如采用虚拟输出队列作为BHP缓存方式,iSLIP算法作为BHP交换结构的仲裁算法,DRR(DeficitRoundRobin)算法作为BHP队列调度算法,随机早期检测算法作为OBS网络的拥塞控制算法.接着介绍了四种数据信道竞争解决方法:光缓存、波长转换、偏转路由以及Burst分片技术.最后将光缓存和波长转换两种技术结合起来从不同的侧重点介绍了几种数据信道调度算法:信道利用率高的最近可用信道调度算法和最近可用信道—插空算法、算法简单的轮询算法以及波长转换次数最少的最少波长转换算法.第四章用网络仿真工具OPNET设计了OBS网络的仿真平台.第五章,在仿真平台上对OBS网络的性能进行了仿真,首先分析了OBS对Internet流量特性的影响,然后从组装算法和数据信道调度算法两个方面对OBS网络的TCP性能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TCP性能的基于源地址集的组装算法和ACK优先调度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避免全局同步现象而且可以降低OBS网络的时延和OBS网络的Burst丢弃率.最后从WDM层和网络层提出了OBS网络的QoS机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文提出的组装算法和数据信道调度算法,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业务特性提供不同的服务,能同时满足时延,丢报率等多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