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突发汇聚机制的研究及其对业务自相似性影响的分析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yu0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满足逐渐增加的网络带宽以及降低成本的要求,人们对WDM光网络中如何实现交换与传输提出了三种方案。光突发交换(OpticalBurstSwitching,OBS)融合了光电路交换/波长路由(OpticalCircuitSwitching,OCS)及光分组交换(OpticalPacketSwitching,OPS)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它们的缺点,成为学术界及工业界关注的热点。 通过对互联网业务流的实时监测,研究人员发现当前的数据流呈现出自相似、长相关特性。因此使用短时相关的泊松数据流模型对网络性能进行分析,其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不能够准确的反映网络状态。为了能够准确的模拟真实数据流情况下的网络状态,本文采用自相似数据流模型对光突发交换网络中两个比较常用的调度算法LAUC和LAUC-VF进行性能仿真。从结果中我们发现,数据流的自相似特性对LAUC调度算法的影响并不非常明显,但是对于LAUC-VF调度算法的性能则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根据这些现象,本文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并且解释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同时,由于光突发交换网络的边缘节点汇聚机制具有数据流整形功能,对到达边缘节点的业务流自相似特性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准确的评估这种影响,本文采用自相似数据流模型对光突发交换网络中常用的汇聚机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表明:基于时间门限的汇聚机制能够有效的降低数据流的自相似程度,而基于突发分组长度门限的汇聚机制对数据流的自相似特性改善则不明显。 基于所得到的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为了降低数据流自相似特性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并且降低光突发交换网络中分组的端到端延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突发分组长度预测的汇聚机制。在这种机制中,边缘节点在监测时间段内对到达的数据流进行监测,并且根据监测的结果预测在固定的汇聚时间内完成汇聚的突发包长度,提前将控制分组转发到核心网络中进行资源预留,通过理论分析及计算机仿真表明,这种汇聚方法在明显降低数据流自相似程度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端到端延迟,有效的改善了光突发交换网络的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疾病活动度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以及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peptide containing citrulline,CCP)抗体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RA患者作为RA组,同期收治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