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朗兹·舒伯特,是奥地利19世纪德国艺术歌曲的创造者,是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代表。舒伯特一生共创作了六百余首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然而人们往往只看到舒伯特在艺术歌曲领域的臻高成就却忽视了他在其他领域的宝贵价值。事实上,钢琴奏鸣曲在舒伯特的钢琴创作中占有极为特殊的重要地位。舒伯特虽然只活了三十一岁,但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创作钢琴奏鸣曲,总共写过22首(其中有7首是不完整的)。然而由于贝多芬的激昂情绪和卓越的作曲技巧已经把奏鸣曲这种传统的体裁发挥到了一个最高点,以至于后人再想超越他必须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贝多芬一直是舒伯特心中的偶像,但是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却有明显的不同。舒伯特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塑造了他的浪漫主义诗人气质,这种与生俱来的特殊气质影响到他所有作品的创作,包括他的艺术歌曲也包括他的钢琴奏鸣曲。因而与贝多芬奏鸣曲动力性、短小的动机不同,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的主题都富于歌唱化,对比也不明显。舒伯特付出艰辛的努力对奏鸣曲这种题材做了很大突破和创新,然而他的钢琴奏鸣曲并没有得到当时的人们的广泛认可。直到舒伯特逝世100周年的1928年,唐纳德·托惟的文章《调》引起了人们对于舒伯特奏鸣曲的重新审视。自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舒伯特的音乐创作进行研究和探索。近几十年来,在重大比赛以及音乐会中,舒伯特的钢琴作品特别是他的奏鸣曲频频出现,在教学领域,也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典范。人们开始越来越欣赏和喜欢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A大调奏鸣曲op.120/D.664是舒伯特奏鸣曲中最具歌唱性的一部作品,本文以此首作品为研究对象,对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了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和创作手法;用比较分析法指出舒伯特与其他作曲家创作风格与手法上的不同,揭示了其钢琴奏鸣曲抒情性的独特风格;并结合自身实践对于如何从触键、音色、踏板方面表现这种抒情性风格给予了充分的论述。希望本文能够让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更加了解和认识舒伯特的奏鸣曲的重要意义,在演奏上也能够对练习者起到借鉴的作用。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0,D.664极富浪漫主义抒情色彩,这表现在它的旋律创作富有歌唱性,以级进为主要的旋律进行方式,旋律优美宽广、朗朗上口;以主调织体为主的织体结构突出了主旋律的特殊地位,以各种形式的分解和弦作为主要的伴奏音型;重复再现的创作思路不但将主题旋律在其他部分重复再现以加深主题印象,而且还借鉴艺术歌曲中分节歌的形式运用重复的乐句或乐节来重复乐思;利用附点、三连音、二对三等不规则节奏使得情感更加丰富多彩。由于抒情性风格是这首作品的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因而如何将此首作品的抒情性风格成功的演绎出来,则成为了必要地研究环节。本文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在演奏时要注意正确运用不同的触键方法,处理好音色的细微变化以及要合理使用踏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