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16S rDNA进行测序,研究LPS诱导的ARDS大鼠中肠道菌群的变化,为进一步阐明ARDS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ARDS模型组(气管内注入脂多糖诱导ARDS),于24h处死,检测肺干湿重比值,行肺组织HE染色及病理学评分,肠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学结构及电镜下超微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浆D-乳酸水平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收集粪便样品并提取DNA,对V4 16S rDNA的高变区进行PCR扩增,V4的PCR产物进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并对以OTU为分类基础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模型组结果示血浆D-乳酸水平及二胺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肠粘膜病理形态结构及超微结构均较模型组损伤严重。测序结果揭示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存在3780和4142个OTU(操作分类单元)。共享OTU的百分比为18.8419%。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不均一性增加,更少的梭杆菌门(在门级)、幽门螺杆菌属和罗氏菌属(在属级),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早期ARDS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分布和组成的差异。[结论]10mg/kg体重脂多糖气管内滴入可成功复制大鼠ARDS模型,大鼠发生ARDS时肠道粘膜受损,且正常对照组与LPS诱导的ARDS大鼠组在菌群多样性、结构、分布及组成中存在明显差异,ARDS大鼠肠道菌群数量增多、多样性增加、菌群分布不均一性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