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可引起机体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长时间的CPB机械性灌注、血液经过没有内皮细胞被覆的人工心肺机管路、低温、血液成分的破坏以及缺血再灌注等因素均可导致自由基的大量生成,导致氧化应激反应,造成一定程度的甚至是不可逆的损伤。丙泊酚、依托咪酯、七氟烷在保护机体免受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研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但是在减轻CPB冠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氧化应激方面,三种药物何者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还未见相关报道。针刺在手术中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已被证实。本试验进行了两部分研究:一部分是不同全麻药物对CPB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的影响,第二部分是针刺干预对依托咪酯复合麻醉CPB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方案提供参考。一、不同全麻药物对体外循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的影响目的:通过比较丙泊酚、依托咪酯和七氟烷不同全麻药物对CPB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择期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共75例,ASA II或IV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和七氟烷组(S组)。麻醉诱导:3组均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0.3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2~0.5μg/kg,然后静脉注射顺苯磺阿曲库铵0.1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肌松药起效行气管插管。P组采用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4μg/ml,E组采用依托咪酯0.3~0.6 mg/(kg.h)。S组采用持续吸入1MAC七氟烷维持,CPB中经体外循环机的氧合器吸入挥发罐中的七氟烷。3组均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和顺式阿曲库铵。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锯胸骨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6 h(T4)、24 h(T5)、48 h(T6)、72 h(T7)记录患者HR和MAP,并于T0、T4-7时取中心静脉抽取静脉血样8 ml,送实验室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进行分析。3组患者的数据记录、实验员的血液样本检测均采取双盲实验原则。术后随访采用单盲法由回访医生对患者进行VAS评分。结果:3组患者在T5和T6时点血清标本检测的SOD、CAT和GSH-Px活性均低于术前(P<0.05)。S组在T7时点SOD和GSH-Px活性依然低于术前(P<0.05)。E组和S组SOD活性在T4-7均明显低于P组(P<0.05),E组CAT活性在T5和T6明显低于P组(P<0.05),S组CAT活性在T4-5明显低于P组(P<0.05)。E组和S组GSH-Px活性在T4-6均明显低于P组(P<0.05)。与E组相比,S组SOD在T7明显升高(P<0.05),CAT在T4和T6时点明显升高(P<0.05),GSH-Px在T5-7明显升高(P<0.05)。与P组相比,E组术后ICU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结论:与七氟烷和依托咪酯相比较,丙泊酚能更好地对抗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的氧化应激反应。二、电针刺干预对依托咪酯复合麻醉CPB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的影响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电针复合依托咪酯全身麻醉对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冠脉搭桥术患者45例,年龄50~72岁,ASA分级II级或IV级,随机分为3组(n=15):依托咪酯组(E组)、依托咪酯+电针组(EEA组)和依托咪酯+非经非穴组(ENA组)。EEA组于麻醉诱导前至术毕持续电针刺激,设置刺激方式:疏密波,波宽300ms,初始刺激电流设为0 mA,逐渐增大,每次梯度为0.1mA,逐渐达到患者耐受的最大水平。ENA组于穴位旁开1cm行电针刺,其他方案同EEA组。3组均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并根据肌松监测仪给予顺苯磺阿曲库铵。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锯胸骨时(T2)、术毕(T3)、术后2 h(T4)监测HR和MAP。T0、T2、T3、T4时抽取静脉血样,检测SOD,CAT和GSH-Px活性。结果:与E组比较,EEA组T1-3时点SOD、CAT、GSH-Px活性均升高(P<0.05);ENA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干预可减轻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