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金融业的主体,银行发展之良窳及成效之多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晴雨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地区的银行及沿海工矿企业受到较大冲击,纷纷西迁。西迁之后,这些银行既为了生存,同时也为了响应国民政府支援抗战的号召,积极投资大后方实业,厚植了抗战经济力量。中国农民银行是国民政府成立的以救济农村金融为职责的国家银行。相对于中央、中国、交通其他三家国家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成立时间最晚,但发展速度最快,截止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其分支机构最多。在国民政府的政策导向之下,中国农民银行以联合投资、自营投资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投资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兼顾安全性、盈利性的经营法则,另一方面又密切配合了时下的社会需要。棓酸事业是中国农民银行投资经营的典型示范性事业之一。作为棓酸的原料,五棓子是中国的一种特产,在国际上有“中国单宁”之称,经过提炼加工后可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印染、矿冶、化工等行业。近代以来五棓子多用于出口换取外汇,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为研制棓酸设立了第一家棓酸工厂,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棓酸事业。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五棓子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产出的棓酸成为重要的医药成分、工业染料,棓酸工厂也一度得到经济部农本局的支持。1941年农本局被裁撤后,棓酸工厂遂被移交给中国农民银行管理,并更名为“中国农民银行棓酸工厂”。在此期间,中国农民银行通过设立监察委员会、调查全国五棓子产销情况、大力收购原材料、向国内外推销棓酸产品等一系列措施,维持并推动中国农民银行棓酸工厂的发展。该项事业成为战时中国农民银行投资特产行业的一个缩影,并反映出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的新趋势。不过,遗憾的是,由于五棓子未能如桐油、蚕丝等其他易货借款类的特产那样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一直处于国民政府经济统制的边缘化位置。这种窘境使得中国农民银行对其的投资往往多是有心无力,棓酸工厂的经营也未能如所祈愿的那样取得理想成绩。战时,棓酸事业走上了一条学界发起、政府导向、自谋发展的曲折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农民银行对其的投资经营,尽管获利有限,但是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使得棓酸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彰显了中国农民银行作为国家银行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农民银行的投资活动,既反映出在战时特殊环境下,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也可说明国家战略意志成为影响银行投资成效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