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时期的“非孟”可分为两个阶段。从汉初至汉宣帝以前为第一阶段。此阶段,董仲舒对孟子的人性论进行了正面的批判,同时对其君臣伦理观、凡圣观也进行了系统地否定。在盐铁会议上,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御史大夫一方为反对援引孟子之说批评时政、要求罢黜盐铁官营等政策的贤良文学,对孟子的农本思想、战争观、徳刑思想及孟子行事进行了批驳。董仲舒和盐铁会议上桑弘羊等人对孟子的批判实际上是继承了先秦保守儒学与革新儒学斗争的传统,是汉代新儒学在建立过程中的内部分歧。之后,“霸王道杂之”的汉代儒学建立,并逐渐演变为谶纬神学。于是迎来了第二阶段的“非孟”。因谶纬神学是打着古圣贤之说的旗号而将其理论庸俗化,只有批判其所谓的理论源头才能摧毁其根基,故而此阶段的“非孟”本质是要批评当世之谶纬神学。先有扬雄对孟子的人性论和“五百年必有王者出”的循环历史观进行了质疑;后有王充作《刺孟》之篇,对孟子命运观、历史观、人性论、孟子行事进行了全方面的否定。此为两汉“非孟”的大体内容。两汉“非孟”在标准与方式上有继承、有创新,承先秦“非孟”之精神,而又为宋代疑孟在标准、方式上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