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的发展总是引领着文化艺术的走向。作为文化的容器、艺术的载体——建筑,往往最能体现时代的脉搏。纵观时下众多领域的发展趋势,各种潮流的涌现无不以时代为风向标,演绎着自身内部的发展逻辑。作为建筑领域的时尚先锋,普奖一族更是为契合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趋向一种本真性的演绎。2011年的普奖获得者莫拉更是将这种建筑的本真性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简约复归下的自在性发掘、地域更迭中的原生性表述以及传承语境中的外敛性阐释,进而表达着对时代的尊重、对环境的考虑以及对人的深切关爱。在莫拉不断求索的创作之路上,出于对本国情势的考虑、对极少主义艺术的兴趣以及密斯的简约理念影响,其作品逐渐呈现出了一种简约复归下的自在性。但与密斯等以简约著称的建筑师有所不同,莫拉的独特之处是在于后工业社会中对工业时代简约的深化,延续着简约的精神,却塑造着不同时代的简约形式,追求着工业材料与乡土材质的均衡、时代风貌与民间风格的碰撞、现代技法与传统工艺的融合,体现着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简约之风,并在此种风格的统摄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葡萄牙建筑。他的简约体现在适于解决居住问题的有效手段,符合本国经济发展态势,同时又含括了本土文化精髓与时代发展脉络,呈现一种自在无为的自然性,并以一种纯粹的本真性将真实再现,并矢志不渝地寻绎着新时代的简约精神。在当今众多的建筑创作潮流中,对“地域性”这一趋向的探索不乏出色的作品,且陆续出现了众多论断学说。可以说建筑的地域性是多元的,莫拉的创作也并不拘泥于某种论断学说,而是更趋于一种地域更迭中的原生性,一种出于对时代发展、本土文化及建造需求的综合考虑,所以他的作品属于非意识下的地域性创作,没有明显的概念界限,从而试图将历史文脉及场所精神借由建筑的本真性表达出来,只求将尽量完美的建筑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莫拉以新的方式对场所精神加以诠释,进而总结出其空间与形态的结构模式,以及由此种结构模式所代表的场所精神,然后经过“还原”,将场所精神和结构模式转换成建筑实体,使建筑与环境产生对话;在共生意识的促动下,创造出“生长”在环境中的建筑。从而在满足建筑使用要求的同时,赋予人们对场所空间的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作为地道的葡国人,莫拉深受其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其建筑更注重一种内在的修为,从而在文化的传承语境中呈现一种外敛性。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内外张力的作用下,其作品有着独特的矛盾均衡性。从刚柔并济的建造风格,到动静结合的情态表现;从阴阳制衡的选址特色,到新旧融合的创作理念,无不以实在的本真性彰显着两极并存的平衡之魅力。正如普奖评语所述,在莫拉的创作生涯中,一直以丰沛的审美触觉来体悟建筑语境,以凝聚的历史感来化育现代人的深切思考。他不断的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巡回游走,在二者的互化融合之中锲而不舍的传承与觅新、探索与追求。他的建筑体现了传统语汇的现代表述以及现代技法的传统应对,使之在满足内在需求的同时,不断实现外在物化,从而使传统在现代的作用力下流衍相接,现代在传统的反作用力下融汇上升。总的来说,莫拉的作品处处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简约与地域传统的交织,并深刻的诠释了建筑的本真性。通过引入描述性史学与阐释性史学等理论研究方法,借助对莫拉建筑作品的解读及其创作手法的剖析,把握其本真性的理念核心,进而展现其设计的独到之处,正是研究莫拉的价值所在。同时以此为契机,进而管中窥豹来对当前西方建筑主要潮流和趋势进行较为全面深入地解析,从而唤起中国建筑界对当今我国建筑创作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