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话语分析特别关注大众语篇。大众语篇和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最为明显,因此大众语篇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作为与意识形态关系相当密切的大众语篇之一,新闻语篇受到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视。主流媒体的新闻反映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主流群体对弱势群体乃至主流文化对弱势文化实施控制的一种方式。不同的需要使得新闻语体内部存在各种差异。而批评话语分析将揭示语篇背后的权利关系和意识形态作为自己的使命。因此本研究选取韩国《朝鲜日报》三个不同时期的8篇新闻报道,以费尔克劳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模型为理论基础,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从词汇、语法、句法方面研究其对“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的语言特点。在文本生产、消费与分配的过程中,以话语转述形式和情态系统为着手点,探讨文本中的主体对待“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研究新闻报社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揭示其为了传达报社及背后利益集团的思想所使用的方法。在话语实践的社会文化分析阶段,从社会经济环境方面和政治环境方面对《朝鲜日报》的报道进行原因分析,进一步解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识形态差异。本研究发现,由于意识形态,政治经济,话者立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韩国《朝鲜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在多数情况下是陈述事实,但某些部分也带有消极情绪和敏感词汇。且通过研究发现《朝鲜日报》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阶段由于中韩关系的变化导致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韩国国内的政治倾向也在变化,报社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而本文也试图分析出其中的原因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