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区间竞争特别是地区间财政竞争不仅是公共经济学,而且更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的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对于解释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更具有实践上的迫切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实践了经济分权特别是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发展道路。虽然在财政分权上,1980年代的分灶吃饭体制和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改革使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分权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在政治上,对于地方官员的绩效审核以及任命又是高度集中的。以上这种特殊的治理机制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我国地方公共财政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总的看来,中国式的财政分权的成功之处在于有效的保证了地方政府发展本地区经济的激励,但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央政府这种以政绩考核为核心的政治激励又使得我国的财政竞争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特征。
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最突出表现就是地方政府间的标尺竞争。通过选取1986-2005年全国28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本文从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税收)的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地方政府间标尺竞争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地方政府之间不仅存在支出上的标尺竞争,即一个地区的财政支出提高10%,其相邻区域提高1.7%;而且存在财政收入(税收)上的标尺竞争,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提高10%,其相邻区域的财政收入会提高1%。我国这种地方政府间的标尺竞争主要来自于中国特色财政分权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