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区间竞争特别是地区间财政竞争不仅是公共经济学,而且更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的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对于解释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更具有实践上的迫切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实践了经济分权特别是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发展道路。虽然在财政分权上,1980年代的分灶吃饭体制和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改革使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分权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在政治上,对于地方官员的绩效审核以及任命又是高度集中的。以上这种特殊的治理机制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我国地方公共财政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总的看来,中国式的财政分权的成功之处在于有效的保证了地方政府发展本地区经济的激励,但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央政府这种以政绩考核为核心的政治激励又使得我国的财政竞争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特征。 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最突出表现就是地方政府间的标尺竞争。通过选取1986-2005年全国28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本文从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税收)的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地方政府间标尺竞争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地方政府之间不仅存在支出上的标尺竞争,即一个地区的财政支出提高10%,其相邻区域提高1.7%;而且存在财政收入(税收)上的标尺竞争,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提高10%,其相邻区域的财政收入会提高1%。我国这种地方政府间的标尺竞争主要来自于中国特色财政分权体制。
其他文献
现金股利作为公司的一种股利分配政策,是影响股票价格和投资者预期收益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股利的信号理论认为,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社会传递有关信息,包括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就是改变国有企业的传统体制,建立适应竞争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对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的再调整与再组合,提高企业自身运行效率;通过社会资源在不同企业间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体经济运行效果。本文从分析我国现行国企改制重组税收政策出发,详细列举了国企改制重组税收流失的表现,初步测算税收流失的规模,探究造成税收流失的原因,并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提出治理对策。对深化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本文以中国和印度为例,对汇率制度选择与货币错配问题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和印度的汇率制度均有更加弹性化、并逐步减弱美元对其汇率影响的趋势。这种变化在不同时期对
富士通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推出其基于O.18p,m技术的全新系列FRAM产品家族。该系列包括MB85RC64V睁MB85RCl6V两个型号,均支持12(2接口且可在5V电压下工作,即日起即可供货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得益于银行信贷资金的强大支持,但随着我国房地产价格出现泡沫化趋势,房地产业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