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过程中,一方面通常选用的应用井点参数的地质统计技术和粗网格化近似技术求取剩余油饱和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另一方面流线模拟具有着直观的显示流体流动通道和波及面积的优点,有助于更加详细的研究[1]。故提出利用水驱开发油藏三维流线模型来研究水驱油藏流线分布及其与剩余油的配置关系[2]。
为了确切的找出注入水在地下的流动路径和分布形态,本文首先以简单的理想模型为切入点,建立不同的理想地质模型,并设置不同井网条件,分别在理想均质模型中设置了五点法井网,七点法井网,九点法井网,反五点,反七点和反九点井网,在非均质理想模型中设置了五点法井网,在此基础上对流线的分布规律做基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驱油藏中的注采流线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到储层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控制,在非均质一定的条件下,流线分布还受到注入量和井距的影响,同时井网完善程度也决定着流线的分布形态和所波及的范围,其中注入量对流线的分布是非常敏感的因素。
最后,针对赵凹油田目前已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产量下降和含水上升速度快,稳产形势严峻的特点,运用流线模拟和剩余油模拟技术分别对其流线和剩余油饱分布进行模拟,并对其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挖潜的研究。在细致分析了赵凹工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基础上,对工区内七个小层分三个开采阶段分别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工区内影响流线分布的控制因素有多种,分别是:隔层发育的影响、纵向上小层间物性差异的影响、平面上非均质性的影响、井网完善程度的影响、注入量和井距的影响。而流线与剩余油的配置呈现五种类别的关系,第一类是流线密集的区域剩余油饱和度低,分布范围小、第二类是流线不均匀分布造成剩余油在局部富集、第三类是注采不协调造成剩余油局部富集、第四类是井网严重不完善造成个别小层剩余油富集、第五种是物性差流线难以波及的区域剩余油富集。
最后对工区的开发措施提出建议,D1,D2小层井网密集,流线分布也最为稠密,相应的剩余油饱和度含量就最低。而处于上部的D6,D7小层注采井网分布不合理,尤其是注水井少,导致流线波及面积小,水驱效果低,剩余油含量非常高,是下一步井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的主力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