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的党内监督思想,是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俄共(布)初创时期艰苦的革命环境本身就是对党的无声监督。二月革命后,党从地下转到地上,成为合法的政党,在和平环境下怎样从制度上加强党内监督成了列宁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俄共(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党章中第一次明确规定党内应设立检查委员会,“专门负责检查中央委员会的会计处和一切事业”。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本想设立类似巴黎公社式的直接民主的国家政权,但俄国的特殊环境迫使列宁改变初衷,采用了由党来代表人民管理国家的体制。党在代表人民管理国家时,沿用了战争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出现了滥用权力、脱离群众等官僚主义现象。为了使党适应执政的环境,列宁越来越重视党内监督问题,在逝世前口授的一组文章中对怎样加强党内监督作了集中论述。笔者在认真研读列宁的著作和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列宁的党内监督思想进行了梳理,认为列宁的执政党党内监督思想是在总结俄共(布)执政经验教训中形成的,主要思路是:增强党的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功能;建立“模范”的监督机关;吸收普通优秀党员进入中央监察委员会,扩大党内监督力量;提高监察委员会工作人员素质,使其能出色地承担起党内监督工作等。列宁的执政党党内监督思想,虽然是在俄共(布)短短六年的执政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历史局限性,但从历史的长河看,他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显示着真理的光芒,对我们加强执政党内监督仍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笔者认为列宁的执政党党内监督思想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其民主监督功能;必须增强监察机关的权威性和相对独立性;进一步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形成民主监督环境;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提高监察人员素质,尤其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