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仍处于金融市场转型阶段,作为国内企业主要融资来源的银行信贷配给依然存在巨大的市场缺口,“融资难、融资贵”的普遍现象仍是掣肘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现有研究表明,存在信贷需求的国内企业往往只能被动等待银行的选择,公司的债务融资情况实际是银行信贷行为偏好的一种反映。据此,理论界与实务界从公司治理、高管特征以及宏观环境等众多方面寻找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因素,但较少有学者从公司战略定位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事实上,随着我国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推进,战略在促成企业融资、维持其高速健康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公司偏离行业常规的战略选择能够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取一定的超额收益,但同时也放大了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使此类公司面临更高程度的业绩波动、极端绩效与经营风险。而银行在进行信贷供给时的重要依据便是对债务人潜在风险和企业价值的判断,因此,企业对于非常规战略的采用是否会借由经营风险增大的内部传导路径引起债权人的关注,促使债权人对不同战略差异度的公司形成不同程度的信贷决策偏好,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和债务融资成本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此外,本文还关注于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手段,对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弱化债权人对于企业战略差异所引致风险的预期,从而削弱战略差异度与企业债务融资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本文根据所得结论为我国企业优化战略定位、控制经营风险以缓解融资困境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共由六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大致概括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旨在开篇点题,对研究问题的现实背景与理论价值进行详实的阐述,介绍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方法与可能存在的创新及贡献。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在回顾并总结战略差异度、企业债务融资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既有文献的基础之上,对相关研究的现有成果进行述评,明确有待丰富的研究角度,确定本研究的切入之处。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以战略管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风险补偿理论为基础展开逻辑推演,分析战略差异度与企业债务融资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提出研究假设,并进一步探究内部控制质量在二者关系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参考已有的权威研究建立实证模型,依托WIND、CSMAR及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获取样本数据,并对数据筛选及变量度量的标准与方式做出全面的介绍。第五部分是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展示各变量的基本情况,运用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对前述假设进行验证,确保实证结果稳定可靠,并进一步证实经营风险在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不足之处与启示,综合全篇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据此为监管部门完善我国企业的战略信息披露制度、降低公司与外部资金提供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等贡献相应的政策建议,指出本文的不足与局限,对相关领域接下来可供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本文以2007-2017年沪深两市所有符合条件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经过实证检验,得出了主要结论如下:(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战略差异度是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重要因素,战略差异度的增大会显著弱化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增大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2)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会显著弱化战略差异度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能力之间的正、负向关系;(3)经营风险在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与贡献包括:(1)丰富了战略差异度经济后果与企业债务融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深入检验了战略差异度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内在传导路径,对现有债权人借贷行为偏好的文献形成补充。(2)将战略差异度、内部控制质量及企业债务融资放于同一框架内展开研究,有助于启发企业善用风险管理手段,优化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合理的战略调整与资源配置,维持较为理想的债务融资能力与债务成本,对于扩展公司非财务信息与资本市场财务决策之间的交叉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