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一个背景——二板市场成立与快速发展,一个现象——04到06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转而缩小,引出一个问题——中国二板市场发展是否会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得到一个结论——二板市场发展缩小了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提出两项建议——发展二板市场、推动落后地区实体经济转变提升。首先,本文回顾了中国二板市场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发现有两个特点:是成长较快,上市公司数量从04年6月的10家上升至2012年1月的936家,市值从刚成立时的165亿元人民币上升至当前的近四万亿;二是上市公司分布不均衡,即行业分布和区域分布不均衡。而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在2004到06年间转而出现下降趋势。笔者对此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0.8之间。这引发笔者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首先,笔者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边限协整检验和ARDL估计等实证方法对于二板市场发展是否存在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二板市场市值每增加1%,各省GDP总量变异系数下降0.0399,二板市场市值每增加1亿元,各省人均GDP变异系数下降0.337E-5。从逻辑上讲,二板市场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必然是通过对经济增长有影响,且在各地区影响不同来实现。笔者分别考察了二板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差异。ARDL模型结果显示,二板市场市值每增加1亿元,GDP大约增加1.2679亿元。随后,本文通过变系数面板模型发现,二板市场发展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对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从而二板市场的发展引起了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缩小。此后三章,笔者从区域经济结构差异的角度分析了这一机制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发生第四章从各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差异的角度解释二板市场为何会对落后地区促进作用大而对发达地区促进作用小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通过统计分析,笔者发现东部省市中小企业发展水平高,而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低,但相对于人均GDP差异来说,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差异要小。由于二板市场按照各省市中小企业发展水平配置资源而非按照人均GDP配置资源,因此,二板市场对落后地区的推动作用就相对更大。笔者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这一结论,当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比值小于某一个临界值时,二板市场发展会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当大于临界值时会扩大差异。随后本文通过实证模型验证了这一结论。而从机制上来说,二板市场发展对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使得区域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差异缩小,而中小企业本身即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差异缩小将意味着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缩小。第五章和第六章则分别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角度来说,同第四章相似,理论上亦存在-个临界值,只有当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小于临界值时,二板市场才会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模型支持这一结论,机制上,二板市场主要是通过推动产业转移来实现落后地区更快的产业升级,从而缩小产业结构差异、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角度来说,存在同样相似的临界值,实证模型亦支持二板市场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从机制上来说,二板市场是通过对落后地区融资的改善程度更大,从而对落后地区的投资推动作用更大来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全文最后,笔者认为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促进二板市场发展,二是推动落后地区实体经济转变提升,缩小区域经济结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