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使更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更新原有的音乐教育教学思想,以期提高课堂效率。“万物贵乎始”,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虽然所占时间较短且有限,却是教学策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教师若能运用合理的导入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疑会为本课后续的教学环节打下良好基础,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初中音乐是其中的第三个必要阶段,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它也必将遵循普遍的教学规律,需要被精心设计并具体实施。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音乐学科有着自身无可取代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理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导入策略。本文主要立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以所执教过的七年级音乐课堂为例,在绪论中首先就问题的提出做出说明,由此确立论文的研究价值。根据对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系统梳理,确立论文的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进而选取恰当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在第一章中,笔者对“策略”、“教学策略”、“课堂导入策略”等相关具体概念进行阐释,先“知其然”;随后深入挖掘,以中国古往今之的教育思想、先行组织者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架——渐隐”策略四大理论依据来“知其所以然”;第二章,根据笔者的亲身教学和观摩经历,列举具体的课例深入分析,归纳出目前音乐课堂导入中存在的两大问题——思辨主义,忽视音乐学科特殊性与绝对形式主义,过分强调音乐本体;既然出现了问题,就要寻找原因,找出注意事项,那在第三章,笔者主要从学习内容、学习情况以及音乐教学资源三大方面,七小方面进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导入策略做好前期准备;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现有三大课型(唱歌课、欣赏课、演奏课)进行简单说明,针对不同课型,结合七年级教材中具体的课例,设计不同的导入策略,再在同一课型中探寻合理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结语部分再次对文章的结构做以梳理,对不足之处进行合理补充,并指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音乐教师理应更新观念,勇于探索,挖掘适合初中音乐教学的导入模式,从而改变学生普遍喜欢音乐但拒绝上音乐课的尴尬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