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患者听力及脑干功能状态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纯音听阈是临床最常用也是首选的听力测试方法,分析偏头痛患者的纯音听阈改变,探讨其可能的原因。(2)脑干在偏头痛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常规的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相比,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可能对脑干功能异常更敏感,分析偏头痛患者的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结果,评估偏头痛患者间歇期的脑干功能状态。资料与方法:(1)对2006年到2007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58名间歇期偏头痛患者和4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纯音听阈检查,频率范围为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和8000HZ,采用t检验、t′检验与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偏头痛患者与健康人两侧各频率下的听阈,评估偏头痛患者的听阈水平,将偏头痛患者分为无先兆性偏头痛组与先兆性偏头痛组,比较两者的听阈水平,探讨两类型听阈是否相同。(2)对2006年到2007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55名间歇期偏头痛患者和4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刺激速率分11.1次/秒与51.1次/秒两种。采用t检验、t′检验与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高低刺激率下两组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及高低刺激率下Ⅰ-Ⅴ间期的差值。结果:(1)偏头痛患者左右侧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和8000HZ的听阈均高于健康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11.1次/秒下,偏头痛患者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1次/秒下,偏头痛患者的左侧Ⅰ-Ⅲ间期较健康人显著延长,余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头痛患者的左侧高低刺激率下的Ⅰ-Ⅴ间期差较健康人延长,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1)偏头痛患者的听力较健康人差,偏头痛患者的听力可能有损害,有先兆偏头痛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听力可能相同。(2)间歇期偏头痛患者脑干功能存在异常和不对称性,高刺激速率ABR对病变的检出可能比低刺激率ABR敏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抗膜联蛋白V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及其致病机制。方法:将73例有早期反复自然流产(RSA)史的妇女作为研究组(未孕27例,已孕46例),42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未孕20例,已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年发病率为1.79‰,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因。目前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首选。这其中包括了颈椎间盘激光修复术(Disc Laser Repair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小梁切除与眼球筋膜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课题为回顾性研究,筛选48例(65只眼)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