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shix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BPBC)和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mBPBC)、单侧乳腺癌(UBC)和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了解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从1998年6月至2013年6月间诊治的1765例乳腺癌中34例双侧乳腺癌,及机械抽样同期就诊的115例单侧乳腺癌,回顾分析了同时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单/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和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数据迸行分析,比较它们在发病年龄、月经/生育/哺乳情况、手术方式、放疗情况、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组织病理学、分子分型及生存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双侧mBPBC组与sBPBC组在第一原发癌上有多处表现出显著差异:发病年龄上mBPBC组显著低于sBPBC组(45.0±7.0vs57.1±8.6),p<0.001;对年龄进行分组,mBPBC组<40岁比例显著高于sBPBC组(36.8%vs0),p=0.011;mBPBC组淋巴结转移阴性(NO)构成比高于sBPBC组(86.6%vs40.0%),淋巴结转移阳性(N1-N3)构成比低于sBPBC组(13.0%vs60.0%),差异显著(p=0.041);mBPBC组肿瘤PR阳性表达率低于sBPBC组(42.9%vs86.7%)差异显著(p=0.021)。在第二原发癌方面,mBPBC组肿瘤浸润性非特殊癌病理类型构成比高于sBPBC组(84.2%vs46.7%),非浸润性或早期浸润性癌构成比明显低于sBPBC组(15.8%vs53.3%),差异显著(p=0.030)。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PBC组与UBC组仅在第一原发癌肿瘤大小方面差异显著,BPBC组肿瘤大小在Tis-T1之间构成比小于UBC组(39.3%vs62.6%),而T2-T4构成比上大于UBC组(60.7%vs37.4%),差异显著(p=0.029)。余方面比较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年龄是发生双侧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异时性双侧乳腺癌较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和单侧乳腺癌更多见于早期乳腺癌患者,首发年龄提早5-10年。比较异时性和同时性乳腺癌,在第一原发癌方面,前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PR表达阴性率更高;在第二原发癌方面,前者更易出现浸润性非特殊性癌,后者更易出现肿瘤早期病变。比较双侧乳腺癌和单侧乳腺癌,前者第一原发癌的肿瘤大小分级多高于后者。比较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第一原发癌和第二原发癌,两者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无论从第一原发癌还是第二原发癌发生时间开始计算,单/双侧乳腺癌的预后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在野外采样和室内检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不同数据挖掘途径,如经典统计学方法、模糊数学方法等,结合地统计学Kriging插值预测,分析了江西省主要茶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物等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国家陆续出台系列燃油车节能减排政策与规定,对汽车排放标准提出越来
CEO离职是影响公司发展的重大事件,现有文献主要探讨了高管与公司特征对高管离职的影响,研究股东行为对于CEO离职影响的文献还较为匮乏.文章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种以自然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经济持续发展为任务,以社会持续发展为目的发展观,已在世界
酸性土壤是茶树生长所必须的条件之一,但并非土壤酸性越强,越适宜茶树生长,其最适宜p H值为5.0~5.5,而当前茶园受到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茶园土壤酸化日趋严重。本文回
朋友圈的各种“养生帖”泛滥,泥沙俱下,真假不分,这个时候,阅读力显得很重要,判断力更是重要!$$ 《吃这些水果让你增寿30年》、《为了下代,看完必转》……打开朋友圈,各种“养生帖
报纸
目的对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10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
由于复杂体系样品分离需要更强的分离能力,二维色谱能使样品组分在两个不同的分离条件下进行分离,显著提高分离能力,降低色谱峰重叠,同时改善色谱峰鉴定的可靠性,在中药质量
声纳系统是海上作战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向隐蔽性、小型化。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小型化三元阵列式微电机械系统(MEMS)水听器的被动定位系统。首先,设计了三元阵列式MEMS
当前,我国城市治理创新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并不断得到强化,其研究热点主要围绕"理念-制度-技术"的研究逻辑主线,包括对城市治理创新基本理念的阐释、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