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至善如何可能——康德实践理性中的至善思想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ish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围绕康德的至善理论研究至善何以可能,至善不仅是每个有理性存在者的愿望,也是康德道德哲学的终极目标。本文试图在传统至善学说的背景下,阐述至善在康德道德哲学中何以可能。本文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对康德至善思想产生理论背景的追溯,了解康德的至善论,以及康德至善思想提出的动机。其次阐述至善在实践理性领域中的提出、至善的含义以及在实践理性中遇到的困境。再次,指出康德为了至善得以可能所进行的可能性悬设。最后阐述康德至善理论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式。至善论的历史演进从总体观点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理性主义至善论和感性主义至善论。在启蒙运动后期,人们对善的理解不断世俗化,所带来的恶果就是,至善越来越被看作是靠不住的、虚无的。而有的哲学家就从人的感觉之上建立至善,但感性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发展到极端就会变成身体的放荡和享乐。所以,康德就提出将感性欲望完全排除出去,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德性的最高地位,最后在希望得到与德行相配的幸福。但由于道德与幸福二者是完全不同质的,虽然都属于一个至善主体,但在理论中甚至是相互排斥的,于是就产生了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康德的解决方法是划分现象与物自体,从而对至善实现的途径进行了悬设,意志自由、灵魂不朽和上帝存有就为至善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在实践理性中,康德通过把外界的质料排除在外,确认了道德在至善中的优先地位。但在实践理性的悬设中康德又从自由意志出发,将排除在外的质料又收了回来,以便使至善作为完满的善。并悬设了上帝,上帝会做最后的审判。虽然康德哲学中的上帝是人学思考的结果,是人类的一种道德理想,但上帝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非现实的存在。如果以实践的思维方式看待至善在现实中的实现,就不需要对上帝和灵魂不朽的悬设,通过建立“自由人联合体”让至善在现实世界中得以实现。
其他文献
采用4种浓度的多效唑(0,100,200,300mg/kg)处理苦荞品种九江苦荞和额土,于现蕾初期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有效降低苦荞植株的高度,提高结实率,增加植株的粒数和粒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人民政协要坚持改革和创新精神,促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