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危害极大。据统计,2018年全球食管癌的新发病例约为57万人,发病率居第7位,死亡的人数约为51万,居第6位。2014年中国新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约有25.8万人,其中男性约有18.5万,女性约有7.2万,死亡人数约为19.3万。食管癌多发于男性,约70%的病例为男性。对于早期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易出现局部侵犯或远处转移,导致术后复发率较高,食管癌5年生存率仅为5-30%。目前对于食管癌的治疗,在围术期是否应该进行新辅助化疗存在争议,虽然有结果表明,与单纯手术相比,新辅助化疗可能产生更好的预后,然而化疗对于食管鳞癌患者的作用、必要性及对生存期的影响仍无权威的循证医学证据,最佳的新辅助治疗策略仍然需要探索。液体活检主要以血液为检测对象,因其标本易得,对患者损伤小,目前已成为监测肿瘤情况的理想方式,检测指标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及外泌体(Exosomes)等。CTC检测首先要把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和血细胞分开,然后对分离出的疑似CTC的细胞进行鉴定。根据不同原理,分离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根据细胞的特异性生物标记来富集,包括阳性富集和阴性富集,前者是把具备肿瘤细胞生物标记的细胞富集起来,以CellSearch系统为代表,后者是根据血细胞的表面标记把血细胞去除,分离后的细胞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鉴定CTC的表面标记,或者通过基因检测技术鉴定CTC的肿瘤相关基因,但是并不能直接通过细胞形态来鉴定CTC;另一类是根据CTC和血细胞物理特性的不同进行分离,包括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膜滤过法,通过细胞大小来分离CTC的膜滤过法可以进行形态学及免疫学上的鉴定,例如本研究所使用的CTC-BIOPSY系统。研究目的:以外周静脉血CTC检测阳性率及患者生存期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估CTC检测在食管癌术前新辅助化疗选择的指导价值,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远期生存率。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根据入组及排除标准,纳入48例患者进行临床对照实验。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新辅助化疗组22例,手术组26例。1.治疗方法:新辅助化疗组患者在接受两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手术;手术组患者直接进行手术。2.CTC检测:采集5ml外周静脉血,采用膜滤过法检测CTC;新辅助化疗组患者于第一次化疗前1至3天、手术前1至3天、术后7天进行CTC检测,共检测3次;手术组患者于手术前1至3天、术后7天进行CTC检测,共检测2次。3.对于普通吉姆萨染色后,病理特征不明显,难以区分的细胞,进行了 CD45联合P40的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确认CTC和CTM的存在。4.观察指标为CTC检测结果、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评估CTC检测对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策略的指导作用。研究结果:1.新辅助化疗组与手术组之间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无显著差异。2.在亚组分析中,首次CTC检测阳性的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PFS生存曲线较单纯手术患者有更好的生存趋势,新辅助化疗可延长CTC检测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7)。3.在Cox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淋巴结分期和新辅助化疗与PFS和OS相关。进行了 CD45联合P40的免疫荧光染色后,白细胞表达为CD45阳性P40阴性,而CTC则相反,表达为P40阳性CD45阴性。结论:对于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外周血CTC检测可能会成为指导新辅助化疗选择的一项指标。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不大、随访时间尚短,研究结果仍需进一步的试验去探索与证实。CD45联合P40的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确定ESCC患者CTC或CTM准确和便捷的方法,可以将其作为形态学分析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