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i板到Bi基薄膜光催化剂的原位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isshei5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2年半导体光催化技术问世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解决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潜在技术。Bi基材料,如BiOX(X=Cl,Br和I),Bi2O2CO3,Bi2WO6,Bi2MoO6等,作为一类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光催化剂,在催化、能源和电子器件等应用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Bi基材料因其组分元素丰度高、无毒、光学和化学性质稳定,并且能带结构适中等优势而在光催化污染物降解和能源转换方面显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另外,Bi基层状光催化剂可诱导内电场的产生,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这些诱人的特质使其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认识光催化剂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规律,人们在研究中多使用纳米粉体光催化剂,但其存在的致命缺陷在于易团聚、难分离、难循环利用。因此,如何采用简单绿色的方式制备光催化剂、有效使用光催化剂,并避免纳米颗粒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论文即针对纳米粉体光催化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Bi基薄膜光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方法从Bi板开始,设计原位构建Bi基薄膜光催化剂,主要通过一步电化学法完成了多孔状Bi OBr薄膜、双层结构BiOCl/Bi PO4复合薄膜和双层结构Bi OCl0.5Br0.5/BiPO4复合薄膜的制备,并对薄膜的组成、形貌、形成过程和光催化降解有机物性能、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制备Bi基薄膜的过程中得到的粉体Bi2O2CO3纳米片和BiOCl/Bi PO4复合物的制备过程为电化学一步法制备Bi基复合薄膜提供了实验依据,主要研究内容详细描述如下:(1)电化学一步法同时制备多孔状BiOBr薄膜和纳米Bi粉。以金属单质Bi板为阳极,金属Ti片为阴极,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表面活性剂,配制p H=8,KBr、EDTA浓度分别为0.5 mol/L和0.06 mol/L的100 mL水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通过两电极体系在4 V直流稳压电源电解反应1 h后,在阳极Bi板表面得到均匀、致密、多孔状的BiOBr薄膜,而在阴极Ti片周围聚集大量的单质纳米Bi粉光催化剂,制备得到的BiOBr薄膜和纳米Bi粉都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紫外光照射180 min后,BiOBr薄膜对甲基橙(MO)的降解率达到了99.7%,对双酚A(BPA)的降解率达到了64.05%;并且,对MO溶液进行四次循环降解后,MO的降解率仍能保持在97.6%,证明Bi OBr薄膜光催化稳定性良好。此外,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单质Bi粉对气相污染物NO的转化率也达到了48.5%。同时根据实验现象和反应产物我们得出了催化剂制备过程的反应原理。(2)当用上述电化学法制备得到的纳米Bi粉光催化降解MO时,我们发现黑色的Bi单质在水溶液中会反应生成白色的Bi2O2CO3。基于此实验现象,我们以上述电化学法制备得到的纳米Bi粉作为Bi源,以空气中的CO2为碳源,选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一步水解法在60℃水浴条件下得到了片状Bi2O2CO3光催化剂。该片状Bi2O2CO3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对NO的去除率达到了58.4%,其光催化反应速率是单质Bi粉的1.26倍。该研究也证明了单质Bi粉可直接作为光催化剂或者Bi源去制备其它Bi基光催化剂。(3)阴离子转化法在室温下制备BiOCl/Bi PO4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在BiOCl的悬浮液中加入KH2PO4,我们在室温下制备得到了具有紧密异质结连接的BiOCl/Bi PO4复合光催化剂,得出层状结构的Bi OCl在H2PO4-离子存在下会发生转化的特性,并对BiOCl对Bi PO4的转化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并且,通过苯酚的降解实验评价了该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物对苯酚表现出更强的降解效率,其中,样品BiOCl/BiPO4-2表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其对苯酚的降解率达到了纯BiOCl的1.69倍。该部分内容为电化学一步法制备Bi基复合薄膜奠定了基础。(4)为了提高单一组分光催化剂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我们利用Bi OCl在H2PO4-存在的情况下可以转化成BiPO4的特性,设计一步电化学方法制备BiOCl/BiPO4复合薄膜。实验过程中还是以单质Bi板和Ti片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配制KCl和KH2PO4浓度均为0.05mol/L的100 mL水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选择5 V电压电解5 h后,构建了下层为BiPO4纳米棒阵列,上层为BiOCl纳米片扦插的分层状的BiOCl/Bi PO4复合薄膜。所得BiOCl/Bi PO4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紫外光照射180 min后,对苯酚的降解率达到了98%,并在循环五次后对苯酚的降解率依然保持在96%以上,Bi OCl/BiPO4复合薄膜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可归功于BiOCl上被激发产生的光致载流子的有效分离。另外,捕获剂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苯酚的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种是·O2-和·OH。(5)为了进一步拓宽复合薄膜的吸光范围,我们设计在Bi OCl/BiPO4中引入Bi OBr以构建可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复合三组分光催化剂薄膜,并设计实验调整BiPO4膜层分布在双层薄膜的上层,使得每个组分都能被激发参与反应。通过控制电解过程实验参数一步成功得到了三组分BiOCl0.5Br0.5/BiPO4复合薄膜。制备过程中所用电解质溶液浓度为0.01 mol/L的KCl、KBr和KH2PO4的100 mL水溶液,电解电压为8 V,电解时间为2 h。制备得到的复合薄膜呈现出梭子状的BiPO4颗粒层分散在下层为BiOCl0.5Br0.5固溶体层的双层结构。这样的双层膜排列顺序使得光生电子和空穴在不同组分之间的界面电场作用下分别向薄膜两侧流动,促进光致载流子的分离,提高了Bi OCl0.5Br0.5/BiPO4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120 min后,BiOCl0.5Br0.5/BiPO4复合薄膜对苯酚的降解率达到了99.97%,是相同条件下制备的双组分Bi OCl/BiPO4和Bi OBr/BiPO4复合薄膜对苯酚降解率的1.69和1.20倍。在苯酚的降解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活性物种是h+和·OH。其光催化活性增强的原因归功于Bi OCl0.5Br0.5/BiPO4三组分复合薄膜拓宽的光谱吸收范围和增强的载流子分离率。
其他文献
以飞行员惯常使用的基本战术机动动作为对象,展开了对空对地攻击中武器投放过程的规划研究。采用有限状态机模型对典型的战术机动动作进行了建模,实现了对机动过程中飞行模态
山东省2001年拟开通中专升高职的通道、试点中专“3+2”、“五年一贯制”。总体上职高、职专、普通中专升高职的比例将在10%~15%之间,高职升本科的比例也将达到10%~15%,今后升高职、升本科的比例还将
书名: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研究作者:苏醒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定价:42.00元出版日期:2017年4月ISBN:9787010174662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之一,
纵观当代健美操的发展趋势,表现力已成为健美操训练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新规则中对艺术分的增加,也同时是对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的动作质量、艺术性和表现力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能力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资源勘查、金属矿产勘查和石油勘查等领域,尤其适用于圈定地下水资源的空间位置、规模、连通
地热资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具有可再生性.近年来,人们对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热度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如何采用有效的勘查手段,探测地
红谷滩公安分局在建设服务型警察机关的过程中,以户政服务为突破口,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拓宽服务理念,延伸服务触角,通过科技强警、服务前移、整合资源、优化流程等措施,为建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异常情况及日常生活作息行为,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预防由于生活因素引起的血脂异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
中国鹅掌楸呈东北-北美东部间断分布模式,该种的现代分布范围主要位于我国中亚热带,北纬22-32.5°,东经104.5-119.2°。大地理空间的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小空间范围多呈均匀分布,个别地方居群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西药治疗以非甾和慢作用药为主,但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易复发.应用玄七通痹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30例取得较好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