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饲料中不同碳脂比(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质量比)、糖源和脂肪源对其生长、代谢和饲料利用的影响,以确定胭脂鱼幼鱼饲料适宜的碳脂比、糖源和脂肪源。1.饲料碳脂比对胭脂鱼幼鱼生长及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4.01±0.02)g的胭脂鱼幼鱼36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比例m(CHO):m(L)为0.29、0.81、1.58、2.88、5.46和13.22的6种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41%)等能(16KJ/g)饲料,探讨饲料中m(CHO):m(L)对其生长、饲料利用及糖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m(CHO):m(L)增加,胭脂鱼幼鱼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均在m(CHO):m(L)为5.46时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全鱼及肌肉粗脂肪含量随m(CHO):m(L)增加显著下降(P<0.05),肝脏粗脂肪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m(CHO):m(L)为2.88时达到最低;随m(CHO):m(L)增加,肝脏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均在m(CHO):m(L)为2.88时达到最高;肝脏丙酮酸激酶活力随m(CHO):m(L)增加显著上升(P<0.05),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活力则呈下降趋势,己糖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用折线回归模型拟合特定生长率和m(CHO):m(L)的关系,得到胭脂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时,饲料中m(CHO):m(L)为4.65。2.不同糖源对胭脂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和糖代谢的影响采用分别含有28%葡萄糖、蔗糖、糊精、玉米淀粉和糊化淀粉不同糖源的5组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为41%)等能(17KJ/g)的试验饲料,研究了不同糖源对胭脂鱼幼鱼(初始质量为:8.39±0.04g)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和糖代谢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糊化淀粉组胭脂鱼表现出最高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且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P<0.05)。糊化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葡萄糖组和糊精组肝脏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蔗糖、玉米淀粉和糊化淀粉组(P<0.05);葡萄糖组全鱼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葡萄糖组和蔗糖组肝脏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但各组肝脏总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蔗糖组丙酮酸激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糊化淀粉组(P<0.05),而己糖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大分子糖(如糊化淀粉)比单糖和双糖饲料更有利于胭脂鱼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3.不同脂肪源对胭脂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分别添加8%的鱼油、豆油、猪油、棕榈油、花生油、亚麻籽油和牛油作为单一脂肪源,配制成7组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410%)等能(17KJ/g)的试验饲料,通过8周的饲养试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胭脂鱼幼鱼(初始质量为:3.63±0.03g)生长、体组成、肝脏脂质水平、抗氧化能力和脂肪酸组成影响。结果表明: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以豆油组最高,猪油和牛油组最差,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棕榈油、花生油、鱼油和亚麻籽油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间的饲料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豆油组全鱼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猪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鱼油组肌肉和肝脏中粗蛋白含量最高,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鱼油组和亚麻籽油组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最低且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依次是鱼油组>亚麻籽油组>豆油组>花生油组>棕榈油组>猪油组>牛油组,其中亚麻籽油、豆油、花生油及棕榈油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明显受所摄食饲料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模式的影响。同时,胭脂鱼具有转化18:2n-6和18:3n-3为高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综上所述,豆油,棕榈油和花生油是胭脂鱼饲料中良好的脂肪源,其中豆油营养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