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土家族苗族文化交流研究——以重庆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11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是复杂多样的,土家族与苗族作为此地的两大主体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文化上的互相学习、借鉴与融合,形成了许多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核,并保留了自己文化的个性,有许多共同的文化取向。  本文即以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土家族与苗族间的文化交流为研究点,来对当代渝东南秀山民族村土家族苗族文化交流的前史、生境、形式、特点、影响等进行描述与分析。其中,对前史的描述笔者从新中国建立的1949年起笔,以改革开放的1978年为界,在历时性的基础上纵向了解当代两族文化交流的现状;对文化交流形式的描述,笔者依据当地现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特点,从生产活动、日常生活、重要民族节日、文艺展演和学校教育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与分析,并进一步展示了两族文化交流的具体方面;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注重收集典型事例与个案,在结合多个具体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两族文化交流的特点,以做到全面清晰的反映两族文化交流对各族文化发展、村寨文化发展及两族关系的影响。  同时,本文在对两族文化交流的形式、特点与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两族文化交流过程中呈现出的具有地区性与时代性的问题,如苗族文化居主导地位、两族文化权益保障、文化产业发展及民族意识等问题,这些都是在两族文化交流中需不断解决的现实性问题。所以,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深化两族文化交流时,不仅需从如何拓展文化交流的形式、载体与内容着手,而且需知晓如何处理好两族文化的位置,如何做到共性传承与个性张扬相结合,并从这些方面对构建多民族村寨的和谐民族文化、和谐民族关系提供有利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在生机勃勃的东南亚研究领域里,老挝研究鲜有成果。这些是由老挝内陆的地理环境、极不便利的交通、落后的经济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影响所造成的。而关于老挝华人社会的研究,也在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旅游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旅游目的地国家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
本文以马堽乡徐寨村为研究基础,以该村回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为重点研究对象。从居住格局、交往情况、族际通婚、宗教信仰和民族意识五个方面描述和分析了徐寨村民族关系现状,
本文以通辽市库伦旗茫汗苏木为个案研究对象,对该苏木农畜产品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农畜产品市场发展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提供内
发展小城镇,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这是党中央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参照世界范围内各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普遍规律做出的前瞻性战略抉择。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