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国家,哈萨克斯坦再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投资、贸易将成为推动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统计,自2005年起,哈萨克斯坦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吸收中国直接投资(COFDI)存量前五位的国家,2012年哈萨克斯坦吸收COFDI流量达29.96亿美元,跃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首位,哈萨克斯坦已成为吸收COFDI的主要国家之一。问题也随之而来,对哈萨克斯坦投资究竟选择哪些产业?规避哪些风险?如何实现与中国产业的对接?本研究基于产业视角,以哈萨克斯坦为研究对象,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从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产业以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两方面出发,分析了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现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的产业选择前景,以期为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选择直接投资的产业时提供建议,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哈两国实现产业承接提供理论基础。文中数据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统计年鉴包括投资公报、中国统计年鉴、哈萨克斯坦统计年鉴等,官方网站数据涉及哈萨克斯坦中央银行统计数据、哈萨克斯坦统计局统计数据、美国传统基金会数据、中国商务部“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世界银行数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等,中国、哈萨克斯坦以及世界底图数据主要来源于GADM数据库。文章涉及定性与定量两类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确定研究主题,针对产业门类多的问题予以聚类划分,产业间的互补关系通过产业产值、出口商品结构、劳动力成本进行测度,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直接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借助以上数据及方法分析了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以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产业互补,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产业对接的现状及前景,结论如下:第一,通过分析哈萨克斯坦吸收FDI以及中国对哈投资的产业得出:(1)自1991年独立至今,哈萨克斯坦吸收FDI流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吸收FDI存量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吸收COFDI存量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前列。(2)哈萨克斯坦吸收FDI最多的产业为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采矿业,其次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金融业。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主要集中于采矿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贸服务业等。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直接投资多集中于采矿业、制造业等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投资较少,中国产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中并未突出。第二,运用产业互补分析法测度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产业的差异性,发现:(1)总体上,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中制造业仍占有较大比重,第三产业多点开花,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哈萨克斯坦的工业是其发展的主要部门,尽管采取了措施来调整产业结构,但仍然存在不平衡的问题。(2)通过对中国、哈萨克斯坦两国的产业结构分析,得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产业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对比两国出口的产品,也出现了明显的互补趋势,中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是哈萨克斯坦相对较弱的产业,如制造业;中国具有较弱竞争力的产业则是哈萨克斯坦相对较强的产业,如采矿业。对两国具体行业的比较优势测度发现:2004年至2013年,中国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一直保持比较优势,哈萨克斯坦则在农林牧渔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一直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其他产业则会出现变动,但多为中国保持比较优势。第三,分析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现状及前景,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比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产业与两国的优、劣势产业发现,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直接投资呈现以资源获取为主,边际产业、相对优势产业、低门槛产业为辅的投资结构,且现有的投资结构对哈萨克斯坦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2)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应逐步优化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结构,实现资源获取、边际产业转移、发挥产业的相对比较优势为主,相关产业的带动为辅的投资结构。对哈萨克斯坦而言,需要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实施政策限制来引导投资流向,以改善国内产业结构失衡的状况,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本文的拟创新之处在于,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基于微观层面,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中、哈两国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寻求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基准,实现中、哈两国产业的合理承接,实践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