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情境化教学案例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ngzh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图形与几何”这一领识域知识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们年龄较小,认知有限,空间观念较差。对于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根据其心理特点,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实施情境化,教学,就尤为重要了。紧紧围绕沧州市运河区五所小学1至3年级冀教版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情境化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研究,笔者通过认真深入11位教师的课堂中进行实际的观摩,对授课教师和授课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收集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邀请5所学校的特级教师和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对教学录像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出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揭示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更适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数学思维特点的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帮助在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学段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题材,要更适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且要富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情境创设的类型都相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开放性,学生参与度较差;数学教师普遍重视创设情境,但碍于专业知识有所欠缺,所以创设情境会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教师的水平有差异,所以情境运用起来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情境化教学的建议:第一,教师要不断完善“图形与几何”教学时的情境设计,例如:由于“图形与几何”的抽象性,为了帮助第一学段学生更好的理解情境,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到情境中去;第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方法;第三,“图形与几何”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教师创设情境时需要具备趣味性、数学性和连贯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其他文献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为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中山大学药学院为例,介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概况,探讨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
选取带附加项的重三角级数为挠度函数,利用里兹法对无拉力文克尔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薄板的弯曲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板与地基的接触区事先未知的情况,采用迭代法求解,通过算例,
灾害给图书事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研究图书文献的安全保管和防止突发事件对图书文献造成损坏就成为文献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做好图书事业灾害管理工作,主要从建立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课堂上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
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介绍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行之有效的辅助教学方法,以与同行交流。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互为关联的。音乐与文学,自古以来都是亲密无间的战友,在培育新人中共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课前,音乐让人身临其境;课中,音乐让人沉醉其中;课后,音乐让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