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时日禁忌探源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禁忌是宗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时日禁忌是道教禁忌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本文着重探讨道教各种时日禁忌形成原因,以了解道教禁忌文化,更进一步地说,了解禁忌文化背后的道教思想。因此,本文分为五个章节对道教时日禁忌进行探源。
  第一章是对道教时日禁忌的界定和分类。道教禁忌属于禁忌中的一类,因此首先对“禁忌”的概念进行辨析,从英文“塔布”词源、中文“禁忌”词源来分析禁忌的含义,得出禁忌的特征。其次,对道教禁忌进行界定,区分道教“禁忌”与“禁咒”、“戒律”的区别,得出道教禁忌的含义和特点。最后,对道教禁忌进行分类,探析道教时日禁忌之所指。这一章主要是厘清道教时日禁忌之概念。
  第二章为斋醮科仪涉及的时日禁忌探源。道教科仪中,上章、打醮、修斋和传戒授箓有大量时日禁忌。本章主要考察《赤松子章历》、《上清灵宝大法》和《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戒法箓》三种文献中涉及到的时日禁忌及其它们形成之思想背景。另外,在这一章还会专门讨论在斋醮科仪中经常提到的流传甚广的一种通行禁忌——“戊日禁忌”,研究它形成原因,并以此为个案研究道教禁忌与民俗禁忌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三章为炼丹时日禁忌考源。炼丹分内丹和外丹。外丹术起源时间比较早,其中有大量关于炼丹的时日禁忌,而内丹术中虽然对火候重视,但并没有太多时日禁忌。因此本章是对外丹时日禁忌的考察。本章选取了《黄帝九鼎神丹经》、《三十六水法》和《天皇太一神律避秽经》为对象,逐一考察炼丹时日禁忌的形成原因及思想背景。另外,炼丹多在大山僻静之处进行,因此入山时日禁忌也是丹家需要注意的,否则不但不能成丹,还会丢掉性命。故对入山时日禁忌形成的原因进行探寻。
  第四章是养生时日禁忌考源。众所周知,道教贵生乐生,养生是道教的重要活动。道教的养生活动又分为日常生活的摄养和房中两种。本章考察《云笈七签》中收录的《摄生月令》和《摄养枕中方》中涉及的摄养时日禁忌。其中包括历注禁忌、月令禁忌、亥子日禁忌、仙经十戒等等。对于每一种禁忌的形成原因逐一考之。另外,还将考察《三元延寿参赞书》中涉及到房中时日禁忌,考察道教房中生活时日禁忌的形成原因。
  第五章是与神灵相关时日禁忌考源。主要是以《修真十书·杂著捷径·逐日戒忌之辰》为考察对象。此书中记有诸多神灵的诞辰、飞升、下降和出游之日。在这些神圣的日子,一般要求戒色戒酒。总的来说,道教为之设忌的神灵分为四类,即道教自身的神灵、源自古代自然崇拜的神灵、源自神话或民俗信仰的民间俗神和源自儒释二家的神灵。通过对这些神灵进行分类和考察,由此厘清与神灵相关时日禁忌的源头。
  通过对道教各个时日禁忌的探源,可以得到几点结论。首先,道教时日禁忌有三个源头,它们分别是阴阳五行理论、天文历法知识和神煞神灵。其次,道教时日禁忌随着时间的演变越来越少。最后,道教时日禁忌实际上表达了与道合真,长生久视的愿望。
其他文献
在其现象学发展过程中,胡塞尔深受英国经验论影响,曾将英国经验论看作现象学思想的先驱,因此,胡塞尔现象学与英国经验论之间的关系一向是现象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洛克是英国经验论三大家当中的第一位(另外两位是贝克莱和休谟),对胡塞尔思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不是要考察胡塞尔现象学整个发展过程中洛克对胡塞尔影响的所有方面,而是主要着眼于胡塞尔在《第一哲学》(1923\24)中对洛克自然主义立场的批判,力图
学位
"圣人"是先秦儒家诸子的重要概念,儒家崇尚道德仁义,如何成为一个圣人,是儒家学人终身不断追求的修养功夫。关于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一孔、孟、荀圣人观的研究其实不少,以人为出发点,则可参考的文献典籍相对较多,但针对《论语》、《孟子》、《荀子》文本所展现的孔、孟、荀圣人观,则相对较少,值得我们着墨研究。  本文透过"圣之词义"解释及比较《论语》、《孟子》、《荀子》所提及之"圣人"及其观点,逐一比对孔、孟、荀
学位
视域融合这一术语出自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然而从六十年代以来,视域融合的具体方法却少有研究。这是因为,《真理与方法》从一开始所要寻求的就是超越方法的真理,其中,伽达默尔深刻批判了狄尔泰解释学中的方法论主义。这种倾向沿袭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近代精神,认为只有通过特定的方法才能得到真理,从而把方法凌驾于真理之上,这样就偏离了真理游戏的本性。伽达默尔反对这种倾向,而坚持认为真理本身是超越方法的。理解是朝向
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就受到中华文化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于中华文化研究一直颇为重视。《庄子》很早就传到了日本,到了近代,日本学者开始对其哲学、文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了不错的成果。二十世纪以后,日本运用西方的学术方法和框架,重新研究《庄子》思想,产生了大批的学者和大量的著述,尤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涌现出一批重量级的庄学研究者:如森三树三郎、福永光司、金谷治等等。他们有比较扎实的中
学位
在《判断力批判》的导言中,康德试图通过一个先验演绎证明“自然合目的性原则”是反思判断力的一个先验原则。既然《判断力批判》是对于一般而言“(反思)判断力”这一认识能力的批判,这一证明倘若成功,则《判断力批判》全部工作在先验哲学中的基础便得到了证明,从而这一演绎将成为全书的核心论证。而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演绎论证的分析表明,这一演绎虽然能够为一条在某种意义上被称为“自然合目的性原则”的先验原则辩护,但却
学位
受试者保护工作体系(Human Research Protection Program,简称HRPP)是目前国际知名生物医学科研机构在加强医学研究管理和促进受试者保护方面通用的有效工作模式,其目的是保护参加生物医学研究和行为学研究的受试者的权利和福利。本论文即是对目前HRPP发展和运行状况较为完善的美国HRPP体系的考察。论文第一章首先从宏观视角(美国)和微观视角(美国医学科研机构层面)考察了HR
人类凭借自身智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但在享受现代工业文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全球化背景下,这种代价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根基。人类正处于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拐点上,各主流意识形态纷纷对环境问题进行了反思。在这个反思过程中,人类思想史上的许多资源被重新过滤,一部分左翼知识分子认为马克思深邃而丰富的思想始终保持着通往几乎所有重大问题域的路径,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
正义问题亘古而弥新,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便开始了对正义问题的思考。正义作为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相随,并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正义问题要从阶级、民族、国家和时代等因素出发予以考察。“法律正义”就是以法律制度为视角和维度。法律正义不仅仅具有道德伦理内涵,还是一种代表着社会正义、具有正义价值的社会体制。本文是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法律正义问题的思考,通过对正义、法律
学位
本论文旨在探讨亚里士多德对巴门尼德存在问题的回应及其随之阐发的深层理论的相关问题,试图清理出亚里士多德的巴门尼德回应如何相关于他自己的这些重要学说。笔者拟通过探究亚里士多德如何在自然哲学著作和《形而上学》著作中来回应巴门尼德的存在问题,同时就其学说目的和理论背景来分析这一回应是如何可能的,以评价这一回应是否是成功的;进而我还将考察这一回应如何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亚里士多德的相关学说。  因此将重点考
“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是早期儒学的重要特征,早期儒家颇重从经典文本(“六经”)中诠释出自身以“仁义”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就《诗》而言,早期儒家引《诗》、论《诗》材料可以看作儒家哲学议题的表述者、承载者与引发者,早期儒者对《诗》的诠释实际上构成了早期儒家哲学的生成方式。  第一章讨论《诗》的儒家经典化问题。《诗》本为“周官之旧典”,作为早期儒家所“遭遇”到的文化语境,《诗》在春秋末期的存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