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也是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近年来,全球发生了一系列震级高、破坏性大的大地震,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于中国汶川的8.0级地震和2011年3月11日发生于日本东海的9.0级地震等,都给当地人民的生命、生活和生产等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加强对地震发生的规律特征及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应力触发是指地震发生后造成后续断层的力学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抑制或加速断层错动的现象。在过去近一、二十年内,库仑应力方法已经成为地震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是解释主震与余震间、主震间以及地震与火山之间相互触发和断层相互作用现象以及评估未来潜在地震危险区的重要方法。
目前国内地震学者关于地震引发库仑应力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及个别影响较大的历史地震等震例上,对于其他地区的研究还比较少。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并且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对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展开库仑应力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在参考和总结前人对华南沿海地震活动的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库仑应力方法对华南沿海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选择台湾海峡地区和北部湾地区两个地震活动活跃区域作为典型地区进行了库仑应力变化计算。在台湾海峡地区,基于震源机制解及断层滑动分布模型,计算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所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从余震分布的拟合对比及断层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震后控制余震分布的主要构造因素和区域内断层的危险性。根据计算结果分析认为,在距震中相对较远的区域库仑应力变化与余震序列的分布吻合较好,库仑应力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与余震分布的对应关系;而在震中附近区域,库仑应力变化较为复杂。
在北部湾地区,对1994年12月31日6.1级地震和1995年1月10日6.2级地震的地震序列分布和震源机制解数据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分别计算了两次地震造成的库仑应力变化并与余震分布相对比进行分析,对前人意见较为不一致的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分析认为雷琼地区典型的地震活动的“双震”型特征的原因可能是地震活动造成的应力触发。前一次地震活动产生的应力变化改变了区域应力分布,造成附近某一断层面上应力聚集,导致后一次地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