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代之前,是墨笔工笔花鸟画的孕育期。虽然早在原始社会就开始“画花鸟”了,但真正意义上的“花鸟画”最迟在魏晋时才出现。工笔花鸟画的主体样貌是其“形神兼备”的写实性,也在魏晋南北朝时确立下来,并于唐代开始了写意的萌动。我们要谈的主角“墨笔花鸟画”于“水墨晕章,兴我唐代”之前,在原始陶画、汉壁画、魏晋壁画中已初露锋芒,在绘画中有了简单的墨色变化,其笔墨技法也随着唐代水墨山水画的发展而成熟起来。五代两宋时期,伴随工笔花鸟画的成熟与发展,出现了许多出色的墨笔工笔花鸟画作品。影响这段时期墨笔花鸟画风格的是黄筌画派与徐熙画派,前者为墨笔工笔花鸟画之“体”,即总体面貌、勾勒技法秉承了工细精致的黄体之风;后者为墨笔工笔花鸟画之“魂”,即整体气质与画境于富贵之中蕴含野逸,形成一种诗意的雅致与文质彬彬的书卷气。这种风格在赵佶的作品中已有充分的展现。墨在花鸟画中“反串”了色彩的角色,反生出五彩的效果,并放射出五彩之外的“异彩”。水墨在工笔花鸟画中的纵情表演得益于宋代兴盛起的墨花墨禽技法,与在水墨山水画中锤炼得日益成熟的笔法与墨法。这段时期的墨笔花鸟画表现为院体画风与文人画风的折衷,是一种偏向院体的折衷,是黄、徐二体的融合。从元代起文人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风格,其总体面貌呈现出疏放、简淡、荒寒的意境,讲求“逸笔草草”,但这种放逸中又含法度与理性。在此种画风的影响下,元代的墨笔工笔花鸟画较之宋代不仅在意境上向文人画靠拢,在技巧上也表现出工写兼备的风貌。虽然在禽鸟的描绘上沿袭了五代两宋时的精致刻画,但在背景的处理上稍显松动,山水画及当时流行的水墨“四君子”画的笔法、墨法被移入墨笔工笔花鸟画的背景,与工整的禽鸟形成对比,王渊就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此时的墨笔花鸟画表现为院体画风向文人画风的靠拢,而非宋代的折衷。这种文人画倾向也掀开了明清水墨写意花鸟画大幕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