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c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是一国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城镇化的发展程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使得各产业之间彼此协调,使得生产过程中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在不同行业间,有效提高产业生产效率。货币政策作为一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在整个国家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博得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总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服务业的兴起对城镇兴荣程度有着重要作用;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利率等因素对经济市场进行影响,从而影响各产业的产出,并进而影响到城镇化的建设。作为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存在的互相关系是国家未来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文借鉴国内外对三者的研究成果,首先从发展史及实证模型角度对三者分别进行了概括介绍。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简要分析了货币政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关系。阐明了货币政策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且介绍了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的城镇产业—人口联动模型。由于缺少相关参考文献,借鉴了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机理描述了货币政策是如何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行影响的。选取M2(广义货币供应量)取对数、新型城镇化主成分法得分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系数分别作为货币政策、新型城镇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代理变量,选取1995至2014年共20年的数据,结合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实证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法所得出的新型城镇化进展程度较传统的人口占比城镇化率更为准确真实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货币政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三者之间存在一种长期且稳定的相互关系;货币政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产业结构升级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格兰杰原因;货币政策变动造成的冲击会使新型城镇化变动出现响应,也会给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动带来正向响应;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贡献度最大为产业结构升级,其次为货币政策的变动,而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最大为产业结构升级本身,但在一段时期后货币政策对其的贡献度将上升至超过其本身的贡献度。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货币政策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进程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且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也能够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其他文献
经济增长是每个国家永恒关注的问题。对于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的迅速增长,经济学家从不同的途径以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首先是沿着改革的轨迹,考虑制度的影响;第二条思路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速不断加快,制造业作为我国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产业,更是发展迅速。但是,当前我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高能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的。资源利用率低且对环境破坏严重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环境保护和工业发展间的矛盾日益恶化。环境问题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如何在保证经济增速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成为了当今中国政府制定环境规制政策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