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业元年至八年石刻词语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io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代石刻材料不管從地位、數量、内容還是質量來説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但目前關於隋代石刻詞語的研究成果與魏晉南北朝和唐代相比顯得薄弱,隋代石刻中仍有數量不少的詞語需要進一步考釋和研究。本文選取隋大業元年至八年時期的200方石刻材料,在全面校勘、閲讀材料的基礎上,綜合運用詞彙學、文字學、訓詁學等相關知識,對本時期石刻詞語進行全面考釋與研究。本文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第一章“緒論”,對本文的選題依據及研究對象、現狀、方法和意義進行介紹。第二章“隋大業元年至八年石刻疑難詞語考釋”,考釋了本時期石刻的佛教詞語和除佛教詞語之外的其他世俗詞語共13條。第三章“隋大業元年至八年石刻典故詞語考釋”,分事典、語典和名典三種類型考釋了本時期典故詞語及其變體共30條。第四章“隋大業元年至八年石刻詞語對《漢語大詞典》的補益”,分别從補充詞條、補充義項、補充異形詞的不同書寫形式和提前及補充例證四個方面總結本時期石刻詞語對《漢語大詞典》的補充作用,共列59條詞語。本文將以上詞語考釋和研究的結果編成“隋大業元年至八年石刻詞語彙釋表”,附於文末。隋大業元年至八年石刻詞語的全面考釋與研究,有助於對本時期石刻的理解,可以促進隋代石刻材料校勘、注釋工作的展開,也可爲大型辭書收詞、釋義及例證溯源提供補充材料,對於漢語詞彙史研究也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其他文献
辛亥革命之后,在白话文运动推进下,白话文成为现代汉语正式书面语。而在此之前,清朝末年已经有不少知识分子进行了创办白话报刊的尝试,开启了白话文运动的前奏。《中国白话报》是清末白话报纸中刊行最久、影响最大的报刊,语言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语料研究价值。本文选取《中国白话报》进行研究,力求全面客观地描写其词汇概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词汇特色,以期为清末民初报刊的词汇研究提供一点参考。本文的主体内容主
学位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一词释一词(被释条目和其释义语都是词,且词的数量为1个)名词条目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词典条目的逐条阅读,筛查出所有一词释一词名词条目,数量共计6291条,进一步文章对其进行词汇学描写与分析。文章主要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认识与梳理,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价值。第二部分是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一词释一词名词条
学位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语中的动词。文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围绕论题梳理研究现状,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第二部分,对本文研究所建设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语语料库”作必要的说明,内容主要包括原始语料的处理及语料库的建设步骤。以此为基础,获取释义语总词表和从总词表中提取全部动词所形成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语
学位
中國農業史是中國科技史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甲骨文發現以來,卜辭中有關農業的記載便成爲學者研究農業史的重要參考資料,王宇信在爲彭邦炯《甲骨文農業資料考辨與研究》一書作序時曾提到:“甲骨文中有關農業的記載堪稱農史之源。”甲骨卜辭中農業材料的重要性於此可見一斑,因此,全面整理這類卜辭是十分必要的,也爲相關研究提供一份可信的參考資料。本文以《甲骨文合集》(以下簡稱爲《合集》)爲基礎材料,參考陳年福
学位
隋代石刻作爲出土文獻,具有真實性、客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對於我們了解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等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隋代石刻存在一些疑難詞語,且大量用典,給準確理解石刻内容帶來了很大不便。目前的研究偏重於歷史、書法、文字等方面,而詞彙方面的研究則相對薄弱且成果分佈零散,需重點加强。本文選取隋開皇元年至十年石刻爲研究對象,依據《隋代墓誌銘彙考》等收録的拓片與録文,對部分疑難詞語和典故展開研究
学位
東周青銅樂器銘文作爲古文字學研究的重要材料,在銅器銘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據文獻及出土器物記載,西周時期已有編鐘,後盛行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吳鎮烽主編的《銘圖》《銘續》《三編》是迄今收錄東周青銅樂器圖像及銘文最爲齊全的金文巨著,但由於新材料不斷出土,新的研究成果不斷出現,有必要對此進行更爲系統的整理研究。本文整理了《銘圖》《銘續》《三編》收錄的東周青銅樂器(以鐘、鎛爲主)及新出土的樂器共八十八
学位
殷商時期,我國向青銅時代邁進,文字體系也早已成熟,青銅器成了記録文字的重要載體。歷來青銅器銘文研究偏重祭祀禮器铭文,兵器因體型較小和特殊的功用刻銘無幾,較少得到學者們的特别關注,因此兵器銘文的地位遠在禮器銘文之下,相關研究也並不系統和完善。此外,玉兵器雖於商時轉爲禮儀用具,但仍是商代兵器不容忽略的部分,其上所書文字蕴含豐富的歷史信息,對研究商的時代文化意義重大。本文沿以上思路出發,通過對商代有銘銅
学位
刘克《诗说》成书于南宋时期,主要是对《诗经》中的诗篇进行注疏和解说。其体例为集解体,纂辑诸家之说于前,而系己意于后。刘克在注解《诗经》时,为解说诗篇大旨、疏通诗意,征引了诸多文献,这些文献以经部和史部文献为最。此外,《诗说》引用频率较高的一些文献主要集中于汉代和宋代。刘克解《诗》时,不废汉唐旧注,又广泛引用宋人《诗》解,这反映了他兼采汉宋、兼容并包、不拘泥于门户之见的《诗》学思想。刘克解《诗》还注
学位
王阳明是有明一代备受推崇的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其诗文集屡经门人、后学整理刊刻,版本众多。王阳明诗文集主要分为三个版本系统,即二十八卷本系统、二十四卷本系统与三十八卷本系统。嘉靖十二年黄绾序刻本《阳明先生文录》是二十八卷本系统中最早的版本。嘉靖二十九年闾东刻本《文录》、明刻本《文录》(残存十卷,国图“中华古籍资源
学位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宋末以来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影响了文坛创作的面貌。元初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是由金入元的北方文士和由宋入元的南方遗民,他们共同兴起了元代前期的文学和诗文创作;元朝中期统治中心开始向中原转移,统治者越来越重视汉文化和汉儒生,在北方产生了一批散文家、散曲家,在南方则兴起绘画家、书法家;元朝后期,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张士诚和朱元璋先后招揽文人,形成了吴中文人和浙东文人两大集团,为明朝的文学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