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铜瓿出现于商代二里冈上层时期,流行于商代一朝,在商代晚期趋于消亡,传世及发掘所见数量,共有106件,在商代青铜礼器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虽然涉及青铜瓿的研究自北宋就已开始,但是由于研究目的不同,以往学者往往只侧重于青铜瓿一个方面的探究,而很少有人进行过系统性的论述,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运用考古类型学、统计学、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及二重证据法等研究方法,对青铜瓿的定名与功用、型式分类、分期断代、墓葬器物组合、地域特征、及其与折肩无耳罍、广肩大口尊的关系以及起源与消亡等方面的问题作以探讨。全文共分十个部分,每一部分探讨一个问题:第一章,绪论,对以往的研究史做了回顾,并且提出了青铜瓿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关于青铜瓿的定名与功用问题,根据有专名的青铜瓿的形制推导出了青铜瓿的标准形制,且依据文献记载与出土材料,证明了青铜瓿在商代既可以作为食器也可以作为酒器。第三章,关于青铜瓿的类型学分析,主要以科学发掘出土的青铜瓿为分析对象,运用类型学原理对其进行了型式划分,以期更清楚的掌握青铜瓿的形制。第四章,关于青铜瓿的纹饰分析研究,结合目前对于商代青铜器纹饰的研究现状以及成果,对青铜瓿的纹饰按照时代早晚做了分析与总结,对于青铜瓿的纹饰艺术以及布局做了相关说明与探讨。第五章,青铜瓿的分期断代与演变特征研究,在类型学分析和纹饰分析的基础上对青铜瓿做以分期断代,按照铜瓿演变特征,将青铜瓿的发展总共分为三期,对于每期的特点、演变规律、流行地域等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大致厘清了青铜瓿的发展脉络。第六章,青铜瓿与其他器类的关系研究,在明确青铜瓿的定名与形制特征之后,将与高体瓿容易混淆的折肩无耳罍以及广肩大口尊做以区分界定,以期达到明确区分这三类器物的目的。第七章,关于青铜瓿的墓葬组合研究,以科学发掘且未经盗扰或虽经轻微扰动但是器物组合仍然完整的墓葬为研究对象,依据墓葬面积大小将其划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通过考察各类墓葬中随葬青铜瓿的数量、与其它器类的组合关系以及和墓主人的位置关系等,从而了解使用者的地位等级以及青铜瓿在其中的作用等问题。第八章,区域特征分析,按照青铜瓿的地域分布范围,将全国划分为七个文化区,北方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文化特征比较接近,而南方地区铜瓿的地方性特征更为明显,将边远文化区的青铜瓿的文化特色和中原文化区进行比较,认为中原和边远地区的文化交流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被动接受。第九章,对于有铭文的青铜瓿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这一类有铭文的铜瓿除了M355、小屯M5以及岐山贺家村M1出土的庚瓿之外,其余皆为传世品,通过对铜瓿铭文(主要是族徽)的分析以期这些有铭铜瓿属于哪些族属,这些族属的级别规格、器物主人的身份地位,使瓿的研究更加深入。第十章,探讨了青铜瓿的起源与消亡问题,关于青铜瓿的起源问题,在郑州铭功路西侧制陶遗址中有所体现,在其发现的二里岗上层时期的C11T109②:17敞口折肩陶瓿(原报道称罍)形制竟然和郑州白家庄M2:1异常相似,而和C11M131:2陶尊器形相去甚远,因而可以作为青铜瓿的器形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