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越边境线(广西段)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两廊一圈”构想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推动下,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对接东盟国家的前沿地带,区域交往的热点,政界、学界、媒体所关注的焦点。但是,现实的状况又强有力说明,中越边境线(广西段)要成为中国围绕发展主题,与东盟国家进行交往的前沿地带,还存在着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总体上看,冷战以来中越边境线(广西段)经历着从国防前哨向发展前沿的转型,存在于这一区域的交往关系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需要将其放到历史的交往关系中才能找到答案,并且探寻出路。本文在广泛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历史交往理论为指导,透视中越边境线上的交往关系从适应国防需要到适应发展需要的嬗变,研究冷战以来中越边境线(广西段)上的交往关系转为发展前沿存在的障碍性因素,探寻适应发展所需的交往新机制,试图通过研究为实现我国周边外交政策,维护边境的民族稳定与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迪。文章有四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分别如下:第一部分:选题的研究状况与意义述评。本部分通过分析中越边境线(广西段)上交往关系存在的一些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现有研究状况反映出来的研究缺陷而提出问题,并对选题的意义进行必要的分析。从理论上看,本文认为,中越边境线(广西段)从对抗的冷战到合作的发展,有诸多理论盲点需要思辨与澄清。从现实发展的存在来看,中越边境(广西段)现在是发展的热点,但这一区域存在的着影响发展的国际问题、民族问题等非常复杂多变。研究这样的问题对其他边境地带有借鉴意义。第二部分:冷战以来中越边境线(广西段)上交往关系的历史述评。围绕着冷战时期世界以革命与战争为主题的发展,以及国家以军事、政治、安全为交往目标的时代特征。本文集中讨论了冷战时代中越边境线(广西段)所经历的中越革命、抗法、抗美和中越直接对抗。从中越边境地带的小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基于国家利益形形色色的对抗,对抗的特殊阶段,使中越边境线(广西段)上形成了独特的交往关系。首先,开辟了以军事人员与政治人员频繁往来、军事物资不断援助的交往途径;其次,开辟了公路、铁路、港口等一系列交往通道。期间,政府为交往的主力,民间交往力微弱。同时,在交往意识上,打上了对抗性冷战思维的烙印。第三部分:后冷战时代中越边境线(广西段)上交往关系的现实思考。冷战结束之后,世界交往的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型。中越边境线(广西段)迎来了从国防前哨向发展前沿转型的契机。首先,中越两国都推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另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催生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致使时代呼唤中越边境线从历史的边缘向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前沿转型。但是,中越边境线(广西段)现实的发展并未像设想的那样顺畅。究其根源,有许多冷战时代的遗留问题,阻碍了发展的通畅。其中,政治不互信影响了战略规划和投资安全,是交往转型的主要障碍。其次,为战争服务的工业、交通等仍未能向服从发展转型。因此,要真正使中越边境转变为发展前沿,就需要建立新的交往机制。第四部分:对冷战以来中越边境线(广西段)上交往关系做一综合性的述评。总结边境线上交往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边境区域交往转型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