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成人骨性Ⅱ类高角错合病例,减数4颗第一双尖牙及4颗第三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TPA控制后牙高度同时加强支抗,头帽J钩内收上颌切牙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采用沙河口博士口腔门诊2013年骨性Ⅱ类病人一例:徐某某,女性,23岁,面部发育对称,口角线平直,凸面型,上下唇闭合时颏魇窝明显,颏肌紧张。功能检查无异常。全口恒牙列,牙周健康,口内粘膜及舌体无异常。上下颌中线居中,双侧磨牙关系中性,全牙列间隙分析,上颌拥挤13mm,下颌拥挤9mm。覆合5mm,覆盖6mm。ANB 7°,wits值5.5,提示为骨性Ⅱ类,U1-NA°27°,U1-NA 7mm,提示上前牙唇倾,L1-NB°34°,L1-NB 13mm,U1-L1°112°,提示下前牙唇倾,FMA 37°提示高角。本病例根据患者头颅侧位片以及模型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拔牙矫治,拔除14、24、34、44及18,28,38,48。运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先使牙齿整齐排列于牙弓,采用TPA防止后牙伸长并加强支抗,头帽J钩远移尖牙,再回收切牙,同时使上前牙龈向移动,调节覆合覆盖至正常,因Bolton指数略大,故维持左侧I类磨牙关系,及右侧I类偏远中关系,保持中线位于正中。进一步纠正牙轴倾斜度并调合去除咬合干扰,以获得稳定咬合,采用透明压膜形式保持治疗效果。定期复查。治疗结束后,通过正畸初始和正畸完成后的头颅侧位片重叠比较,分析最终矫治效果。结果:治疗总过程为30个月,左侧磨牙关系中性,右侧磨牙关系中性偏远中。牙齿排齐整平,中线对正,覆合,覆盖恢复正常,侧貌由凸面型变为直面型,软组织改善较为明显,侧面观更加协调美观。通过治疗结束后的X线片与治疗前对比,显示牙周膜连续,髁突形态未见明显改变,牙槽骨以及牙根未见吸收,牙根平行。根据治疗完成后的X线片测量结果与初始结果分析对比:(1)SNA,SNB未发生明显变化,ANB减小1°,wits值减小4.5°显示上下颌骨关系更加协调。(2)上前牙改变较多,U1-SN减小10°,L1-NB减小5mm,上前牙唇倾度减小,下前牙牙轴直立。(3)FMA减小2°,MP-SN减小2°,显示下颌无顺时针旋转利于高角病人面型改善。(4)U1-PP由23mm变为21mm,减小2mm,显示上前牙垂直向高度控制良好。(5)Z角由53°变为63°增加10°,H角减小5°,上唇突度减小2.5mm,下唇突度减小4mm,上下唇关系更加协调自然,。结论:在成人高角骨性Ⅱ类错合畸形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减数4颗第一双尖牙及4颗第三磨牙的拔牙模式,用TPA控制后牙高度,头帽J钩回收前牙关闭间隙,控制牙齿三维方向,能使侧貌协调美观,咬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