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渭北煤田这一老矿区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组和太原组地地层的沉积相进行分析,还原当时的沉积环境,从沉积特征上划分沉积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上来分析各含煤地层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各个层序的沉积中心,聚煤中心以及对各煤层的影响,探讨影响含煤地层分布的因素和控制煤层厚度相关的地质因素。通过研究认为:渭北地区含煤岩系的沉积模式主要是三角洲沉积体系、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和滨外碳酸盐陆棚沉积体系,研究区的成煤模式有三种:滨海障壁-泻湖成煤模式、曲流河成煤模式和三角洲-湖泊成煤模式。研究区太原组煤层属海进体系域煤沉积模式,山西组煤层则主要属于高位体系域煤沉积模式。10号、11号煤层发育于层序Ⅰ,聚煤中心在韩城矿区桑树坪煤矿北部及象山煤矿南部及澄合矿区西部;4号、5号、6号煤层发育于层序Ⅱ,沉积中心位于澄合矿区南部董家河煤矿与东部王村煤矿;2号、3号煤层发育于层序Ⅲ,沉积中心位于韩城矿区桑树坪煤矿东部。沉积环境是影响3号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煤系厚度对区内煤层厚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号、5号和10号煤层;沼泽基地的不均衡沉降控制了沉积环境的配置和演变,常常引起煤层厚度沿倾向的分带性和沿走向的分区性;5号煤层厚度变化除受沉积环境和沼泽基底不均衡沉降影响外,河流的后生冲刷也是5号煤层厚度变薄或缺失的主要因素;后期构造变动也是影响本研究区煤厚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