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历史社会学的视角观照历史,费孝通认为传统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只不过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手段。通过对绅权与皇权关系的考察,费孝通发现,为了逃避专制皇权对生活的威胁,绅士们选择做官,借此掩护他们的家族和亲戚。而皇权为了有效地维护统治,不得不借助绅士们的社会力量,将基层百姓的意见上传至皇权,最后达成上下层社会的妥协。论及传统教育制度,费孝通指出,私塾一方面是以培养识字为目的,而另一方面造就了乡间的领袖。在传统乡土社会,文字的用处很有限,普通人识几个字就能应付生活的需要。而乡间的领袖,为了应付政治、经济上的往来,则需要较深的文字知识。科举是社会流动的阶梯,由科举造成的社会阶层的流动只是身份的流动。对于传统家庭制度,费孝通特别关注男女在家庭中的不同地位。传统社会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业社会,由于男孩在体力和社会性方面与女孩相比有天然的优势,对儿子投入比对女儿同等的投入,能得到更大的生活收益,因而重男轻女。传统社会里的贫困人家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常常将女儿送给别人做童养媳,而贫困的男方家庭,因为正式的婚事费用过高而负担不起,也愿意通过收养一个女孩来做童养媳,以解决婚配需要。 关于传统的风俗习惯,费孝通认为,传统婚姻的安排很少考虑男女双方的爱好,随意组成家庭容易造成家庭的不和睦和不稳定,于是表亲联姻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儒家提倡的亲迎礼俗,只是反映了部分汉族社区的生活,事实上,全国分为亲迎区、半亲迎区和不亲迎区。受人类学思想的影响,费孝通指出,巫术与科学并不矛盾,科学的效用总是有限度的,当科学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巫术就被用来满足人们驱除内心忧虑和恐惧的需求。 对于传统社会的观念,费孝通认为,“知足常乐”的观念是传统匮乏经济的产物。“尊老敬老”的观念形成于变化缓慢的社会,尊老敬老不仅可以得到父辈们在生活中行之有效的经验,而且还可以从他们身上继承主要的生活资源——土地。至于“富不过三代”的观念则是由于生活中的继承制度引起的。 费孝通以人类学的功能学派观念考察历史,特别重视对史实的结构分析,体现了与注重纵向演变的史学不一样的视角,这不仅丰富了史学研究方法,也在某种意义上更新了传统史学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