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重复诉讼规制论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feng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重复诉讼问题是一个老话题,但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其既涉及诸多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又与民事审判实践息息相关。笔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民事案件”“重复诉讼”为关键词,共检索到33129个相关的裁判文书。对于法院而言,重复诉讼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而且容易导致同案不同判的结果,降低了司法公信力。对于当事人来说,重复诉讼增加了其额外的诉讼成本,产生不必要的诉累。针对重复诉讼导致的上述问题,有必要进行研究和规制。对重复讼诉讼行为进行规制体现了维护司法权威和追求诉讼经济的规范目的,同时也表明了司法机关对同一案件再次进入诉讼程序的否定态度,更深层次的寓意在于民事司法对社会关系稳定性价值的不懈追求。无论基于何种学说和理论,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需要对当事人就同一事项提起的重复诉讼行为进行规制,这已经成为了一项基本共识,普遍被各个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其中,日本、德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等在重复诉讼规制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重复诉讼规制理论。2015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47条明确建立了禁止重复诉讼的规则。该条解释弥补了以往民事重复诉讼规则的立法空白,给司法实践提供了统一的判断标准。第247条基于规范效果上的一致性并从诉的主客体要素出发,对如何判定重复诉讼提供了三项识别标准。但是,对这三项标准究竟如何判定,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内涵,彼此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由于法律规定中未进一步揭示,司法实践中也就有着不同认知和做法。对此,理论界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而讨论的焦点在于诉讼标的的内涵以及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等。学界多以诉讼标的理论为出发点,从而对第247条之诉讼标的的内涵建立一个识别标准。因此,诉讼标的相关理论和对其本身的理解,就成为了理论界必然要探讨的问题,无法被回避。另外与重复诉讼相关的理论如既判力理论、诉讼系属理论以及争点效理论等都存在着大量的讨论。但是如何对其进行更加准确的理解,同时界定其在第247条下的内涵,就需要结合我国民事诉讼的特定语境进行理解,从而明确其规范意旨及其相关联制度的衔接,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对重复诉讼行为进行准确判断和识别,进而规制重复诉讼行为。除了对民事重复诉讼规制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外,本文拟在对域外民事重复诉讼规制的相关理论和做法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之上,反观我国在司法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民事重复诉讼的规制提出完善建议。围绕民事重复诉讼规制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对研究论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进行介绍,并介绍了将要使用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民事重复诉讼规制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讨论的是民事重复诉讼的概念、特征以及民事重复诉讼与一事不再理的关系;其次讨论的是民事重复诉讼规制的概念、功能和民事重复诉讼规制的法理依据。在法理依据方面笔者主要从诉讼标的理论、诉讼系属理论、既判力理论以及争点效理论等方面进行展开论述。第三章民事重复诉讼规制的比较法考察,主要针对两大法系部分国家和地区关于民事重复诉讼规制制度进行论述。其中的大陆法系主要针对日本、德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展开论述,英美法系主要针对美国和英国展开论述。第四章我国民事重复诉讼规制制度现状分析,主要针对我国在民事重复诉讼规制的立法现状、司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第五章我国民事重复诉讼规制制度的完善建议,对我们民事重复诉讼规制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主要从审前程序的改进、诉的程序的细化、法官释明权的强化、试推行强制反诉制度、加强法院内部系统的信息共享以及加强诉讼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
科技已成为支撑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核心要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企业迅猛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重视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产品的创新。同时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人力资源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企业对人员需求量增加,而外部人员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内部的选、育、用、留则成为内部人力资源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软件市场上,一个项目的成败取决于很多因素,可能是由于项目进度控制不当,可能是验收结果不合格等等。但这些因素的管理者,项目经理,才是影响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因此本文为了提升项目经理的工作能力,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构建A公司海外项目经理胜任力模型,从胜任力的角度进行能力提升。首先,本文从理论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提出适用于A公司的胜任力概念及模型基础,基于理论研究的基础,整理总结出构建项目经理胜任力
善于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活力并不断走向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和又一次集中展示
安徽省是医疗大省,至2018年末全省有医疗卫生机构24926个,卫生技术人员人数30多万,全年共诊疗人次近3亿[1]。其中大多数是公立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一般是指由政府举办的纳
购物中心作为新兴的商业形式已逐步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主流。商业管理公司的一线工程技工,是购物中心内各类设施设备的维修、维保人员,是购物中心顺利经营的核心保障人员。如何利用科学的工具,有效加强一线工程技工的素质,更快、更有效的提升运行效率,已成为目前商业管理企业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将XG购物中心一线工程技工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行为事件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等,以胜任力模型构建
寻衅滋事罪是我国特有的一项罪名,最早始于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流氓罪。分解后的寻衅滋事罪虽然在部分上解决了流氓罪存在的弊端,但是在立法方面,其自身表述的模糊性,使该罪名从产生以来就饱受诟病,学界将其评价为新的“口袋罪”。当前寻衅滋事罪在理论与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已然成为学者最大的争论主题之一,在刑法理论方面,寻衅滋事罪在立法上是否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其中作为寻衅滋事罪中最为常见的
自给能中子探测器具有无需外部电源供给、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安装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堆芯中子通量测量。本文将介绍用于自给能探测器的铑自给能传感器结构并分析其制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工业污水的排放也使水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这样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通过对我国现有的环境工程污水处
寻衅滋事罪被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因为寻衅滋事罪在刑法中规定的不明确性,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上有泛化的倾向,导致寻衅滋事罪一直被冠上“口袋罪”的标签。特别随意殴
故意伤害罪是颇为常见的一种犯罪,本罪是否存在未遂以及如何规制本罪未遂皆因立法的模糊引致理论界存在难以消解的分歧。司法机关一直以“轻伤”结果作为入罪条件,对于无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