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从温阳通督立法,通过观察艾条温针灸法与艾段温针灸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的疗效差异,并探讨艾条温针灸法治疗该病时所激发的感传在治疗中所起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种新的温针灸疗法。方法:本研究所纳入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均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本研究采用平行对照、随机分组的设计方法。按1:1分配,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入组病例分为艾条温针灸法组(简称试验组)30例,艾段温针灸法(简称对照组)30例。对于两组病人中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1.治疗方法(1)试验组:予以艾条温针灸法治疗。主穴:风池、天柱、大椎、颈夹脊(C3-7)、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外关、合谷、后溪;配穴:肢体麻木乏力、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者,可局部加取相应腧穴。督阳亏虚、脉络瘀阻型加取腰阳关、命门;肾气亏虚型加太溪、肾俞、足三里;筋骨劳损型选取大杼、悬钟、阳陵泉;风寒湿邪痹阻型选取风门、阴陵泉。操作方法:上述诸穴均以0.3×40mm毫针针刺。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腧穴局部消毒后针刺。所有腧穴针刺得气后皆施以平补平泻法。风池穴针刺时,必须针尖朝向鼻尖斜刺0.8-1.2寸。大椎、曲池针刺得气后施以艾条温针灸(针刺腧穴得气后,将艾条固定在艾条悬灸架上或手工操作,艾火须靠近针柄,直接熏灸针体和腧穴),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传入穴位深层或激发感传为度,每间隔3~5分钟去除1次艾火灰烬,并确保施灸穴位有持续温热感。每次施灸30分钟。(2)对照组:予以艾段温针灸法治疗。主穴、配穴同试验组。操作方法:针刺同试验组,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另外,大椎、曲池进针得气后同时施以艾段温针灸(注释: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cm的艾段施灸,直至燃尽,除去灰烬,因每段2cm艾段燃烧持续时间约15-20分钟,故每穴每次可施灸2壮,以30分钟内艾段燃烧的灸量为准,30分钟后如未完全燃烧也需停止施灸,施灸完毕将针取出。应用时为避免灰火脱落或艾火温度过高烧伤皮肤和衣物,需垫一约4cm×4cm的正方形纸板于针刺处。)疗程及观察指标: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15天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1疗程结束。观察指标: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量表);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量表评分(VAS量表);综合疗效评判所需症状体征(采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断);感传现象。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IBM 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主要观察指标(CASCS量表、VAS量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布均衡,具有可比性。2.VAS量表评分、CASCS量表评分及综合疗效比较:(1)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CASCS量表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VAS量表评分均较前下降(P<0.05);(2)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的VAS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艾条温针灸对改善患者的VAS评分方面优于艾段温针灸;试验组CASCS评分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艾条温针灸在改善患者CASCS评分方面优于艾段温针灸法。(3)综合疗效比较:本实验中,试验组治愈12人,显效8人,有效8人,无效2人,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4人,显效11人,有效7人,无效8人,总有效率73.3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艾条温针灸和艾段温针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艾条温针灸治疗该病的疗效明显优于艾段温针灸法。3.感传激发率比较治疗过程中,试验组发生全程感传人数为9人,部分感传人数为16人,无感传人数为5人,感传出现率为93.30%;对照组发生全程感传人数为3人,部分感传人数为11人,无感传人数为16人,感传出现率为46.70%。两组感传出现率比较,P<0.05,提示:艾条温针灸法和艾段温针灸法均可激发感传现象,但艾条温针灸法更易激发感传现象。4.疗效与感传相关性研究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组的疗效与感传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与感传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值分别为0.782、0.650,提示两组的疗效与感传之间均为正相关。此外,本研究中试验组相关系数>对照组相关系数,显示艾条温针灸组的疗效与感传的相关程度大于艾段温针灸组,表明:相较于艾段温针灸,使用艾条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感传激发率更高,疗效更好。结论:1.从温阳通督立法,艾条温针灸和艾段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且艾条温针灸的疗效明显优于艾段温针灸。2.艾条温针灸较艾段温针灸,更易激发阳气运行,激发感传现象。3.艾条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其所激发的的感传现象与综合疗效之间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