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和财富积累,但也付出了巨大环境成本,生态环境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与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风险,成为新时代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进入新时代,绿色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主基调。绿色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向绿色集约发展方式的转型实际上是要求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控制污染物排放、推进低碳经济转型,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措施。其中,碳强度约束政策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行动方案,其通过中央政府制定全国碳强度控制目标,并对省级政府分配碳强度控制目标的方式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该政策推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如何需要量化和检验,其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促使经济向绿色转型发展的改革实践提供数据支持。
本文具体研究思路和内容为:在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基础上,通过解读绿色增长模型的核心思想,引入环境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使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刻画绿色增长。因此,本文一个重要的数据工作就是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运用DDF和GML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测算了我国1998~2015年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全国、区域和省际层面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进行了时间和空间维度动态比较分析。进而,充分把握相关环境政策的实施目标,确定以“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中央对各省设置的碳强度下降目标作为政策冲击,利用准双重差分法估计与检验碳强度约束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平均效应和动态效应,分析该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并通过一系列检验支撑计量结果的稳健性。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缓且呈现区域不平衡特征;碳强度约束政策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其效应的滞后性与持续性并存;碳强度约束政策促进了绿色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也造成绿色技术效率恶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据量化结果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绿色转型、环境政策的进一步有效性改革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具体研究思路和内容为:在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基础上,通过解读绿色增长模型的核心思想,引入环境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使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刻画绿色增长。因此,本文一个重要的数据工作就是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运用DDF和GML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测算了我国1998~2015年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全国、区域和省际层面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进行了时间和空间维度动态比较分析。进而,充分把握相关环境政策的实施目标,确定以“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中央对各省设置的碳强度下降目标作为政策冲击,利用准双重差分法估计与检验碳强度约束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平均效应和动态效应,分析该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并通过一系列检验支撑计量结果的稳健性。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缓且呈现区域不平衡特征;碳强度约束政策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其效应的滞后性与持续性并存;碳强度约束政策促进了绿色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也造成绿色技术效率恶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据量化结果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绿色转型、环境政策的进一步有效性改革实践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