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茅地区位于印度支那板块的北部,处在印度与欧亚碰撞的侧翼,是研究陆-陆碰撞过程中陆内变形作用的良好地区。本文在思茅地区对早白垩世碎屑岩开展详细的古地磁研究,以探讨陆内变形方式与过程,提高对欧亚大陆南缘地块构造变形的认识。思茅地区下白垩统曼岗组为陆源碎屑岩,以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和砂岩为主,布置镇沅、普洱和江城三个剖面,采集439块定向岩芯样品。岩石磁学实验(k-T曲线、等温剩磁和三轴等温剩磁)研究表明,样品中载磁矿物有针铁矿、磁铁矿和赤铁矿三种,以赤铁矿为主。热退磁结果显示大部分样品具有两个分量,少量样品为单分量和三分量,高温分量均为正极性,与白垩纪正向超静磁期相一致,镇沅、普洱剖面可通过褶皱检验,江城剖面为单斜地层,与前面两个一起可通过褶皱检验,说明高温分量是原生剩磁。三个剖面特征剩磁方向分别为镇沅:Ds=52.4°,Is=45.5°,κ=77.9,α95=6.3°,对应的古地磁极:42.9°N,175.9°E,A95=6.4°;普洱:Ds=46.2°,Is=46.6°,κ=50.9,α95=5.6°,对应的古地磁极:48.2°N,174.2°E,A95=5.8°;江城:Ds=8.6°,Is=42.2°,κ=117.1,α95=4.0°,对应的古地磁极:81.9°N,176.8°E,A95=3.9°。对普洱和江城剖面进行E-I磁倾角偏低检验,结果显示江城剖面不存在磁倾角偏低,普洱剖面由于偏角较分散,导致其伸展方向出现假象,推测的磁倾角偏大,出现实测磁倾角偏低的假象。思茅地区各采样剖面之间的磁偏角差异表明,块体内部发生过差异性旋转变形,其变形的过程不仅受控于边界深大断裂,也与内部小断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若进一步考虑华南地块白垩纪可能存在的磁倾角偏低现象,则该结果说明印度支那地块思茅地区白垩纪以来相对于华南地块向南滑移量为570±310km,接近构造地质研究推测的红河断裂带左行滑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