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硫酮配体与金、锌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ky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过渡金属硫酮配合物在光学催化以及还原催化方面的应用,本文设计合成了基于咪唑类的双齿、三齿硫酮配体,并进一步表征了锌、金的配合物,探讨配合物的结构及催化功能。本文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分别合成了以碳原子作为桥连的双齿硫酮配体和以硼原子作为桥连的双齿硫酮配体,并分别与锌盐进行反应,得到了锌的配合物1和2。(配合物1:[(Mbit)2Zn](ClO4)2,配合物2:Zn[Bmme]2)。通过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红外IR等,对配体、配合物进行了相关的表征。配合物1和配合物2通过X-ray单晶衍射表征,确定了其单晶结构。用离子性的配合物1,中性的配合物2分别在紫外光下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在紫外光下具有光催化活性,同时,在光催化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多次循环使用。  (2)分别合成了基于吡啶类的三齿SNS配体(2,6-bis(1-methylimidazole-2-thione) pyridine(Bmtp),2,6-bis(1-ethylimidazole-2-thione)pyridine(Betp)和2,6-bis(1-isopropylimidazole-2-thione)pyridine(Bptp)),并与氯金酸进行反应,得到了三种金类配合物([(L)AuCl2]Cl(L=Bmtp(1);L=Betp(2) and L=Bptp(3)),对其进行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质谱MS、红外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征。配合物2和配合物3通过X-ray单晶衍射确定了其单晶结构。所有的金类配合物都能作为均相催化剂,在NaBH4存在的条件下,高效催化4-硝基苯酚(4-NP)还原成4-氨基苯酚(4-AP),配合物3展现了高转化率,当选择n(4-NP):n(NaBH4)=1:100时,TOF值达到了1.2min-1。  (3)分别合成了三种水杨基酸噁唑啉配体,并与与异丙基苯基二氯化钌前体[(Cymene-RuCl2)]2反应,得到了三种具有半夹心结构的钌的配合物,对其进行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质谱MS、红外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所有的半夹心钌的配合物都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质,在扫数为100 mV/s时,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峰。
其他文献
一提到“数学”,就注定有一些孩子欢呼雀跃,但更多的孩子是眉头紧锁、情绪紧张。其实,学好数学并非一件难事。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喜悦。”  一、信心  在以往的历次考试中,总会有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即有好几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做不出是一回事,没有去做则是另一回事。稍微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要去分
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形貌和比较小的粒子尺寸,在很多应用领域表现出优于块体材料的特性,已经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纳
多巴胺是一种儿茶酚胺类物质,它是哺乳动物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多种严重疾病的病因均与多巴胺浓度的异常有关。因此,开发各种方法检测多巴胺非常必要。由于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老师提出问题的认知、讨论、比较、想象、创新等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逐渐积累出数学解题经验。  一、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含义  在数学变式中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问题和条件设置实际的问题场景,通过实际现象暴露问题,体现各个问题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使用新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变式教学有着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学理论支持。  哲学理论
金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表面效应、光学效应以及特殊的生物亲和性,可与生物活性分子结合形成探针,用于生物体系检测。由于纳米金随其直径大小不同可以呈现红色至蓝色的不